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教师的新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教师的新要求

邹郑

邹郑

(资中县龙结中学资中641200

高中新课改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逐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师制作更多的课件,使内容更加丰满,设计更加精巧,以立体化、形象化、动态化的方式将信息呈现给学生,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具挂图等优化组合,使密度大的知识,能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对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新课改环境下,时代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我认为教师对教学的改革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第一、课前的改革。

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摸索着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实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为此,我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看了电视片《汶川地震》就将其中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充实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还会使学生听了有新鲜感。

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例如讲哲学原理需要联系实际,讲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更需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而在讲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时,一定要联系国际上这些新变化。这样既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了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空洞,学生听了是信服的。

第二、备课的改革。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但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不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该门课程的规律、特点和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处理教材和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正迁移。例如:“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该框教材的安排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为它首先指出“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再指出“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最后进行本框题的小结。为此我作如下调整:先讲“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后讲“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最后进行小结。这样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正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原因,有利于突出这个教学重点。同时还能起到分散“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难点的作用。在讲授某些新知识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提取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即在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内容之间架起桥梁来降低衔接的难度,以及时唤醒、运用那些与新授知识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启发学生完成学习迁移。《思想政治》教材中各知识点虽保持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只有弄清相关知识点的异同,才能增强认知结构中知识概念的可利用性、清晰性和稳定性,才能促进学习迁移的完成。

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比较方法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频率,形成迁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通过运用学习迁移方法来掌握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例如:商品和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变化、运动和发展,规律和规则,民主和专政,国体和政体等都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完成知识间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我苦苦地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即启发法、灵活法、解扣法、讨论法、身教法、图示法等。我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我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我试验着在语言组织、表达情感、手势动作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讲课中,能用生动通俗语言表达的,就不搬用晦涩的术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情感饱满真挚。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讲课中我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就是“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我总是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你管讲,我管听的被动局面,而是上下情感交流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灵活方法,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是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对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从不回避,而是有准备地先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予他们一个既满意而又有说服力的解答。比如一些学生提出:“既然我国经济现在还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针对这个问题,我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学生听了不仅解开了思想认识上“扣子”,而且比较信服。

总之,通过新课改我逐渐意识到,只有加强教师对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才算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