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种子谭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爱的种子谭怡

谭怡

文/谭怡

记得那年夏天,我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我跟着大哥哥去池塘边钓鱼,那是我第一次拿起钓鱼竿,兴奋极了!不一会儿,鱼上钩了,我用力一拉,钓起了一条小鱼,当我哥把鱼从鱼钩上取下来交到我的手里时,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那条小鱼的肚皮被鱼钩划破了,还流着血,我小心翼翼的把这条小鱼放在水桶里带回了家。“怎么办呢?”“我的小鱼受伤了会不会死掉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着,“对,我要救它!”于是我学着电视里的情节,找来针、线、蜡烛,我把蜡烛点燃,把针放在蜡烛上烧一下算是消过毒了,我要给那条受伤的小鱼“动手术”,把划破的肚皮给它缝上,当我用稚嫩的小手正在给小鱼“动手术”时,这一幕刚好被下班的妈妈看到了,妈妈说:“小鱼受伤已经很痛了,你没有麻药,还要用针缝它的肚皮,它不是更痛吗?”那时的我还是个五六岁的孩子,什么医学知识都不懂,一心想救小鱼!就在我给小鱼动完“手术”不一会儿,它就死掉了,当时的我懊恼极了!虽然这只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小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忘不了,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这件小事,让我从此踏上了护理事业这条道路!

记得刚上班那年,我们科室收治了一位急性白血病病人,那位女病人病情很危重,已经昏迷好几天了,大家极力抢救着她,记得那晚我值夜班,那位女病人的家人可能知道她来日不多了,带来了她年幼的儿子,那是一个大约两三岁,长得胖乎乎,非常可爱的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她病床前吃着棒棒糖,玩着玩具,天真无邪的笑着,家里的人个个愁云满面,小男孩的笑声与家人的低泣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幕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是天真的,他不知道她亲爱的妈妈不久后将会永远离开他,他将变成一棵没妈的“小草”!再也不能像以前妈妈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着他,陪伴着他成长!孩子来了没一会儿,他妈妈便去了另一个世界,她的眼角还挂着一滴泪珠,家里的人哭得撕心裂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生死离别的场景,悄悄一个人躲在外面擦眼泪,面对死亡,我们大家都无能为力!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上班好几年了,被调到了层流病房工作,那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病人进入层流病房后就只能通过电话等与家人联系,家人也只能在探视通道与病人隔着玻璃相望,骨髓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移植后部份病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用病人的话来说那是“九死一生”。一大早我来接班,同事就告诉我说,今天我分管的四床是位女病人,口腔里全部长满溃疡,疼痛难忍,无法进食,疾病的痛苦已经让她痛不欲生,她的心里防线已经完全崩溃,完全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有轻生的念头,不管我们怎么做心理护理,也打不开她心里的死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她的病房,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只要我们心中有爱,让爱把她慢慢融化”。刚开始她理都不理我,我给她做口腔护理她也不配合我,她让我不要管她,让她自生自灭,谁的话她都不听,面对这样一位病人我该怎么办?我要打开她的心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她重燃对生命的希望!我经常看到层流病房外她女儿带着小孙子来看望她,我就从拉家常开始和她聊天,知道她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家里已经倾其所有才凑齐了做移植的费用,我就鼓励她,让她坚持住,挺过了这几天低谷期就会慢慢好起来的,我说等她病好了,回家又可以一家人团聚,还可以帮她女儿带孩子,给女儿减轻点经济负担,就这样一点一点从拉家常开始,她开始慢慢接受我了。漫漫的长夜又开始了,她的家人都回去了,她又开始胡思乱想了,那晚我值夜班,我跑到她的病床前,跟她说“我知道生了病没有爱人在身边亲自照顾,独自一个人默默承受痛苦的滋味,你现在所有的感受我都经历过,我明白,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面对好吗?”我向她讲述了我的故事,我是一名军嫂,一位西藏边防军人的妻子,丈夫一年只有3个月的时间在家里,那年我生小孩,老公因为部队有特殊任务没能赶回家,我最后是剖腹才生下了儿子,身边只有年迈的母亲照顾我,伤口的疼痛以及看见别的病床都有老公陪在身边虚寒问暖,而自己却是一个人,心里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必须默默承受,自己坚强起来。所以我对她说我特别能理解她的那份孤独与痛苦,说到伤心处眼泪充满了眼眶,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好的,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会好的!”水滴石穿,我们用爱与真诚将她包围,就这样每天一点一点的沟通交流,慢慢打开了她的心结,融化了她心里冰山的棱角,她开始配合治疗了,没多久,她就从层流病房出来转入普通病房了,有一次我下了班去看她,我穿着便装,因为在层流病房我们都会“全副武装”,有时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偶儿我还带着一副框架眼镜,但那天一进她房间说话,她听声音马上认出我来了,她激动的拉着我的手,对他老公讲:“就是她,就是她……,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她哽咽的有点说不出话来,看到她现在活过来了,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一转眼已经工作十几年了,我的儿子都上小学了,因为老公不在身边,儿子就成了我练习心肺复苏的模具,我告诉儿子,学会了这项技能,在紧要关头能救人性命,儿子是懂非懂的点点头。记得那次我急性阑尾炎生病住院动手术,母亲带着儿子来医院看我,看着我因伤口疼痛憔悴的模样,儿子难过得一个字也没说,忽然他爬到我的病床上,用他的小手压我的胸口,母亲不解的以为他又开始调皮了,让他到外面玩。看着儿子灰溜溜的走了,他转身离开的不舍眼神,作为母子连心的我忽然明白,儿子刚才的动作是想给我做胸外心脏按压,尽管他懂得并不多,但他记得妈妈说过这能救人性命,原来儿子看着我难受的样子是想救我,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颗爱的种子,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它已经慢慢种在我的心里,伴随着我的成长生根发芽,愿我们用爱能减轻病人的疾苦,用爱心编织出健康与微笑!

(谭怡,毕业于成都卫生学校,后经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四川大学自考办本科文凭,从卫校毕业后就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