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态城市是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梁亚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慧生态城市是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梁亚飞

梁亚飞

梁亚飞

河南博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鹤壁458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原始的居民点到当今的大都市,人类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对生态城市进展概述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智慧城市重视应用生态城市重在基础,最后分析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趋向智慧生态城市,智慧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模式

引言

智慧城市,实际上基于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集成电路芯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快速成倍增长,且价格成倍下降。二是我国现阶段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并列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应该用信息技术来装备城市。三是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城市病频发,必须积极应对和解决,使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更美好。这三方面需求正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1生态城市进展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对于生态城市需求的加大,生态城市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城市当中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环境保护等理念在实现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在规划建设新型城市当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方式。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起步稍晚但是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速度却很快,为了更好的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当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生态城市规划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还需要国家下大力度和持之以恒的去不断的完善和探索,因此就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来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还需要业内权威人士和专家们不断对生态城市规划当中的各项细节进行论证和把低碳城市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中心思想,进而为城市规划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智慧城市重视应用生态城市重在基础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共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工程。多年来,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省、市、县建设;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镇)的必然性,指出低碳生态城(镇)是推动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智慧生态城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城市发展模式探索

3.1生态赤字危及发展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雾霾笼罩时间长、地域广、浓度高;面积不断扩张的水泥建筑,埋葬了所在地下的生命,导致生物灭绝;地球各个圈层的联系大面积隔断,地球的纵横循环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早在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经是环境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逐渐增大。

3.2创新思维积极探索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做到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

3.3建立绿色机制,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利用市场方式和行政方式来协调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必须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加大大处罚力度,建立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1)严格对废弃物处置、管理与预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积极推行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约能源和原料消耗,也减少污染排放,将增强城市企业生态与绿色生产能力。并且通过智慧城市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来更有效地监控企业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也可以用来监控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同样可以预警自然灾害发生。(2)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城市绿化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包括道路两旁的绿化、住宅小区内的绿化以及西宁市的大中小公园、广场的建设形成城市绿化体系。同时应该精选适合地区种植的绿化植物等种类,提高植物成活率,进而提升城市绿地率,实现城市整体环境的清洁与美化。倡导各单位组织植树造绿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3.4切实改善城市规划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首先要搞好规划。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工作区、居住区,非常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城镇化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违反规律的人为造成。规划建设综合功能社区,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的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重新规划城市交通体系,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道路、轨道交通和通信电缆与电磁波的“流动空间”构建城市体系,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集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结语

总之,以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效率、节能减排、城市防灾能力以及建立服务型城市政府为目标,以统一的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网格化管理网络和公共信息获取和处理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创新方案是拉动内需、促进技术创新、增加社会就业、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但智慧城市的设计思路应从传统的行业封闭转向公共平台的搭建共享;从服务于政府办事便利转向服务于人民群众、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从单纯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向能切实解决或缓解现代城市病等方面;从零星试点示范转向标准化分级模块化和规范化发展,并形成能逐步升级、自我完善的自组织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智慧城市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姜洋,何永,毛其智,等.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J].城市规划,2013(4):50-56,67.

[2]秦波,邵然.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优化:理念、实证和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1(3):72-77.

[3]王南希,李雄.城市规划的绿色思考——探讨绿色规划理念与低碳城市中的绿色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1(7):259-260.

[4]廖伟华,聂鑫.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9):1310-1317.

[5]孔翔,卓方勇.文化景观对建构地方集体记忆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7,37(1):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