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解析

李楠

天津蓝宇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85

摘要:环保问题不仅仅已经是影响当前国计民生的主要问题,还是影响未来社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问题。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给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困扰。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公众意识,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对于环境的发展有更为专业的解读。当然我们对于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也有更为专业的策略。那么,我们工作的基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环境监测。通过环境监测工作,我们对于环境问题有了全面的把握,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设计,从问题的根本解决问题,从问题发展走向解决问题。使生活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一种科学化的平衡。也就是说,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根本。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进行解析。

关键词: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策略

1、环境监测概述及现状

1.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仪器以及监测方式来对某个地区的环境进行污染等方面的科学评测,进而得出污染物的浓度以及变化趋势等方面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来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根据污染的程度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策略进行环境保护。

1.2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我国政府及有关单位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进行环境保护。例如加大对监测技术及人才的投入、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监测团队、在我国很多不同的地方设置了环境监测点。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及挑战。例如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环保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环境监测的人手短缺等。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的日常工作非常复杂和繁琐,但是以前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范围具有很大的限制,主要是侧重于实验室里的监测管理工作,往往就忽视了现场的环境监测工作,这也是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最为致命的缺点。正是由于缺乏实际的现场考察,就使得出的监测数据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大大降低了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些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一些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失误。在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很多的监测机构也纷纷涌现,但是,有部分的监测机构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并不注重环境监测数据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了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价值,这也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了阻碍作用。

2、问题分析

2.1人工采样,时效缓慢

就当前而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主要还是“人工”为主。尤其是采样工作,还是“人工”操作。这样的采样方式机动性差,难免会出现种种预测之外的问题。再有因为“人工问题”,所以往往会使得我们的工作设置以周期性的方式开展,从抽样,到实验分析数据,到做出相关方案,时效缓慢。而因为缓慢,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变得更为恶化。如由目前进行的定期环境监测一般是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因此定期环境监测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对环境监测实时状况是有待讨论的。其实,任何问题都应该在源头上解决,最及时的做出应对,而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还不具备“及时”这一特点。

2.2各自为战,难以众志成城

这也是当前极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以“区域”划分监测范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在这种正常的现象中,存在了无数的隐患。阻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能发挥。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致性,常规性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也有统一的规定,这就造成的重复建设,可能造成脱节现象。在各自为战中,自然很难实现目标的统一化实现。其实,我们是同一个阵营的工作者,我们本该众志成城,但是,各种主观与客观元素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监测工作出现了漏洞。为环保工作制造出不必要的困扰。也就是说,现在的环境监测工作还不能做到“有序”这一点。

2.3管理不当,难以最大化发挥作用

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我们优势是“专业”。在进行专业引领方面我们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专业的应对方案。但是,在这里笔者想说正因为我们是“专业”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定,提供专业化服务,而不是任何问题都一棍子打死。如大多数的地方监测站过分的注重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忽视了户外的实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改善。传统的问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但是传统问题也可能转变为新的契机。作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我们要有将问题通过专业引领转变为发展契机的能力,最低要求,也需要具备将问题调节的不再是问题的能力;如在管理手段的运用上许多监测部门也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部分贫困地区的监测设备严重落后等等。从这些方面而言,我们要明了,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既要实现内在工作的协调化,还需要实现内在作用的显性化。要将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为我们团队工作的目标,也要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获得相关的物质条件,当然也需要提升个人能力。也就是说,目前的工作实践中,还不能做到“后顾无忧”这一点。

3、提升方法分享

3.1政府支持

要环境还是要经济不应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选择题。在笔者看来,政府部门在工作中,要实现的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不仅仅是选择取舍。认为要环境,就代表着区域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发展缓慢。或者认为,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暂缓环境保护工作的步伐。这样的工作认知自然是错误的。政府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一,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环境监测工作者政策支持。其二,要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给予环境监测工作者物质支持。在做好相关的物质条件配备之后,在改变了工作理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环境与经济其实是一道解答题,而答案的获得需要每一个环境监测工作者付出极大的努力。

3.2健全工作体系

“以人为本”是我们落实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在前面笔者已经说过,就当前而言,我们的采样方式还是以“人工”为主,我们制定环保问题解决方案的,并且将其落实的还是“人工”。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工作体系,将“人才”的效能发挥至最大。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在笔者看来先进的工具配备是实现工作实效的保障之一,而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其实是“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打造专业团队,用团队的力量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将其职能作用于社会的发展。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部门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多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对于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提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专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者,笔者对此提出建议,要想做好环保工作,就要首先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用人才作保障,政府支持作保障,专业工具的更新作保障。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优化平衡。

参考文献:

[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3-17.

[2]陈玉芳.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1):21-22.

作者简介:李楠;女;1986.5.15;籍贯天津;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