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旁分层切口处理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乳晕旁分层切口处理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研究

焦良和

焦良和(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作者简介:焦良和(1969.8-),男,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99-02

近年,由于生活方式的西化和生活压力的改变,困扰女性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手术方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女性的形体美[1]。本研究分析了2006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我院经乳晕旁分层切口处理的208例乳腺良性肿块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患者中男4例,女204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6岁。肿瘤最大5cm×4cm,最小0.15cm×0.15cm,距乳晕距离为0~5cm。术前根据病史、体格检查、B超及乳腺钼靶摄片提示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报告:乳腺纤维瘤108例,乳腺增生症3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囊肿59例,男性乳腺增生症4例。

1.2手术方法:本组患者采用乳晕旁弧形切口,原则不超过乳晕1/2圈。常规全麻后,于乳晕旁色素交界处行弧形切口,尽量避开右乳8点钟,左乳4点钟位置,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乳腺腺体表面后向肿瘤方向分离皮瓣致肿瘤的外缘。用血管钳夹持肿瘤表面腺体拉向切口,放射状剪开腺体切除肿瘤。对于术中大出血点,采取缝扎,对较小出血点采用电刀止血,皮下采用1号的丝线间断缝合,0/5的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术中注意保留乳头乳晕下方的薄层腺体组织,避免术后发生乳头乳晕变黑、坏死。术后切口、皮瓣及肿瘤切除处放置无菌棉垫多层,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结果

本组208例,206例一期愈合,1例伤口感染裂开,经换药后12天伤口愈合,经随访2~6个月,乳晕旁切口成一弧线于色素沉着的交界处,瘢痕小,借助这色素交界很好地掩饰了切口,乳房外形满意,乳头乳晕无色素沉着,皮瓣无变黑或坏死。达到手术彻底及美观美学的双重要求。

3讨论

3.1掌握手术适应症[2]:经乳晕旁分层切口适用于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前必须由病史、体格检查、乳腺B超或钼钯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排除恶性可能;肿块距离乳头应在5cm以内,如超过5cm且肿块位置深时,不适合行乳晕旁分层切口。

3.2认识乳头、乳晕的解剖特点[3]

3.2.1皮肤特点:乳晕区皮肤薄、富有弹性、伸缩性好,与腺体间有较大幅度推移,便于扩大术野,从而有利于手术超作,同时乳晕的色素沉着及结节状的乳晕皮脂腺,使疤痕不易显现,达到美容微创效果。本研究对208例病人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乳腺形态及外观正常,切口疤痕不易觉察。

3.2.2了解乳头、乳晕区血供特点:乳晕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胸廓内动脉第3-7肋间后动脉、胸最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乳腺支及胸外侧动脉的乳腺外支等;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组静脉紧贴皮下,其位置较动脉更浅,深组静脉与其同名动脉伴行,浅、深组静脉都汇入腋静脉和胸廓内静脉,上述分支在乳腺内交织成网,共同构成乳腺的立体血运体系,特别在乳头、乳晕下有血管网,充足的血运减少了伤口感染的几率,有利于乳晕旁切口愈合,只要避免乳头、乳晕及底部的广泛剥离,就不会引起乳头坏死,所以乳晕旁切口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对208例病人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未发现乳头坏死病例。

3.2.3注意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的解剖特点:分布于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自第3-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及穿过乳腺组织的深支,支配乳头的神经主要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其在左乳4点钟、右乳8点钟位置进入乳头乳晕区,所以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本研究基本避开外侧皮支出入位置,术后发生乳头、乳晕区感觉障碍的病人少。

3.3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医学的人性化,已经意识到乳房手术中注重美容作用的必要性,因此手术设计应注意将美学和治病相结合[4,6]。采用分层手术理念,根据乳房的不同解剖层次,选择不同的切口进行操作,既兼顾了乳房皮肤的美容效果,又由于在腺体表面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肿瘤,减少了腺体损伤。术中应避免乳头、乳晕基底部的广泛剥离,防止乳头、乳晕皮肤坏死。手术中应注意止血彻底,防止局部血肿形成;另外,在乳房皮下组织内造隧道时应紧贴腺体表面,防止切口远处皮肤损伤.

3.4术后皮肤色素脱失的预防: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部位色素脱失,主要是术中电刀的热能对切口皮肤的热损伤所致,本组研究术中采用修剪部分输液皮条管套在电刀头,同时使用纱布条避免拉钩与皮肤直接接触等措施减少热损伤,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之,经乳晕分层切口行乳房肿块切除术,避免了对乳房不必要的损伤,术后瘢痕纤细、较隐蔽,增强了美容效果,可以与目前较昂贵的麦默通技术相媲美,对年轻爱美女性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亓发芝,顾建英.乳腺手术切口的美学选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1):35236

[2]施勇.乳晕旁切口处理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1):72-73

[3]姜军.乳房美容与整形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10(4):封2

[4]PedroFE,DeborahB,JosephPC.Ductoscopyassistedmicrodochectomy[J].IntJFertilWomenMed,2004,49(5):222-224

[5]蒋宏传.分层切口设计及分层手术理论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