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陈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跨国界、跨文化意识,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实施这一目标的原则、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就英语教学而言,文化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十分丰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属于文化的范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提上英语教学日程,跨文化教育应引起外语教学的深入思考。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的根基,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学习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只有了解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才能真正成为语言的主人。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敏感度,激起其内心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达到长久收益。

(二)时局需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那么,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把握时局去满足蓬勃发展的中国呢?显然,用曾经陈旧的方法学习英语是不明智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跨国界、跨文化意识,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课题。我们应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外语实践里全面反映出来。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避免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中国式英语语用失误频繁。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教学原则

国内外学者都有诸多论述涉及语言教学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在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重视实践的原则。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由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的差异,使得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世界观、人生观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这也直接导致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用对比融合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跨文化态度。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认识,才能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与时俱进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引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英语教学中也应摆脱时代的局限性,摒弃落后的文化信息、与时俱进,适时进行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与社会协调共进。

(三)重视实践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实践就尤为关键。在教学中应重视跨文化交往,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外语思维习惯较难形成。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学好英语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英语氛围:多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创设逼真的英语情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交际机会;创设英语角、英语广播站;开展英语演讲、英语话剧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加强语音语调等的训练,使其形成外语思维方式,以便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重视词汇,打下坚实基础

词汇是语句基本结构单位,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三)突出习语,在语言中学文化

在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使用习语、俚语及谚语,而中国人恰恰头疼于此。进行习语的学习,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并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四)熟悉风俗习惯,体验异国文化

大部分的语用差异是由交际双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造成的。如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他们感到奇怪和不自在。又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或说你了”,西方人则说“Godblessyou”(上帝保佑你)、“Knockonthewood”如此等等。文化与语言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依靠,互为发展。由此,熟悉风俗习惯,了解异国文化对我们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培养高素质、有较深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