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在“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张萍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张萍

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有无限的潜能,“动”则得以发挥,不动则死水一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精神状态才高度亢奋,思维活动才能异常积极,自主创新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如何使学生“动”得到位,并发挥出自主创新的潜能呢?我们应该抓好课前预习、课堂新授、课后巩固的教学流程的管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为学生搭起发挥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口语训练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广大英语教师树立口语能力培养要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所学知识落实在笔头,而且也能运用到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打通“说”的思路。通过多听、多想、多练,进而真正培养起口语表达能力。

一、创设语境,激发“说”的兴趣,使人人开口说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良好的语境,从而激发他们“说”的兴趣。为此,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多方面引导他们,为他们创设一个人人想说、人人敢说、甚至人人争说的课堂氛围。

1、多形式激趣,促使人人参与。

一堂丰富多彩的英语课,不单单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这样的形式往往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不同的口语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从中获取知识。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两个方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师生的语言“互动”应该贯穿于课堂。在互动中学习英语单词,共同探索单词的学法,提高记忆单词的能力;在互动中学习语法,共同探索表达方法,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无论学习什么新知,培养何种能力,都得鼓励学生在互动中敢想、敢说、敢做,借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1)猜词。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中大量的生词往往让学生觉得难记,一堂课有二三十个生词,学生无所适从,而猜词是一个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老师先做示范,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单词的首字母,然后用英语来描述这个单词,看谁猜得准、猜得快。例如,给出首字母“d”,然后描述‘It’sananimal.Itoftenhelpsmelookaftermyhouse.Whenitseesastranger,itoftenbanks.It’sourfriend.(它是一种动物,经常帮助我看家,当它看见陌生人,总会大叫,它是我们的朋友)。让学生猜,很快不少学生举起了手说:“dog(狗)。”猜词这一形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人人“说”的兴趣。

(2)词语接龙。教师先说出一个单词,例如“apple”(苹果),然后,请学生以“apple”的最后一个字母“e”作为首字母说出另一个单词,这样一个一个接下去,如果某一个同学停下来,说不下去,就要做一些小小的“惩罚”,用英语唱一首歌,或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词语接龙这一形式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所学单词,牢记于心,同时又训练了他们的口语。

(3)话题讨论。教材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议论性较强的话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材8BUnit4Wildanimals(野生动物),就可以引出很好的话题。学生就如何看待野生动物,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阐述,气氛可谓相当活跃。这一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贴近生活激趣,促使人人可说。

一节英语课,我们教师不但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激发“说”的兴趣。同时,由于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搭建可说的平台。如7B中我们讲到“Halloween”(万圣节),这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孩子们穿上各色各样的戏服,戴上各种动物的面具,敲人家的门,玩“trickortreat”(不招待就使坏)的游戏,还用“pumpkin”(南瓜)制作灯笼等,非常有趣。从“动手”中既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预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既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发挥了自主创新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万圣节联想到我们中国的节日,如Teachers’Day(教师节),Children’sDay(儿童节),MayDay(五一节),SpringFestival(春节)。特别是春节,学生们都有过年的快乐经历,就启发他们说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起趣事来,谈“traveling”(旅游),谈“redpackets”(压岁钱)如何使用……,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人人有话可说,自然会引起他们的说话兴趣。由此可见,给学生创设好的语境,可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积极参与说话交流。这样,不仅训练了他们英语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又使课堂走向生活,焕发活力。

二、启迪思维,拓展“说”的思路,使人人善于说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因此要打通学生“说”的思路,必须从启迪学生心智开始,开拓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经历饱满,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人人会说、善说的积极的课堂氛围。

1.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即不能把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上,而是要通过某一点向四周拓展的一种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口语练习中多观点、多层次地去阐述观点,进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7BUnit6Naturaldisaster(自然灾害)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些自然灾害的画面,从中心Naturaldisaster发散开去,学生再根据画面内容说出了一系列的灾害,如flood(洪水),rainstorm(暴风雨),snowstorm(暴风雪),typhoon(台风)等等。这样就系统地构成了整个自然灾害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次拓展开去,让学生说说自然灾害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人类是怎样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愤高涨。

由此可见,教师多方的引导和启示,使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发展成多向活跃的思维形式。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自然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多了,口语和思维同样得到了训练。

2.鼓励敏捷性思维

口语表达在很多场合是即兴的,或半即兴的,它不像书面表达可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构成一篇佳作。所以,敏捷思维在口语表达中的培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勤动脑、多练习,进而又快又准地表达出思想内容。

例如:即兴表演。结合课文内容,出示一些小故事的图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图片内容分角色表演,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表演出故事内容,优胜者给以奖励。又如:即兴小演讲。如教学Ourearth(我们的地球)一课,在出示课题以后,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描述和阐明“我们的地球”。再如:快速归类词汇。如说出fruit(水果)一类的词汇。学生很快说了好多水果:orange(桔子),pear(梨子),apple(苹果),banana(香蕉),mango(芒果)等等。通过以上训练,不仅培养了他们敏捷的思维,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显而易见,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动脑、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同时又在训练中培养他们快速、准确的表达,可以使他们说的思路畅通,能说会说善说。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我们激发起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想说、爱说、争说,同时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发散性、敏捷性等,开拓说的思路,让学生人人善说,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是强烈的。在英语教学中,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一系列的动态学习活动中,发挥起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成为研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