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王殿栋段建中辛佳音

王殿栋段建中辛佳音(内蒙古包头市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014030)

【摘要】目的:探索及研究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6例腹部手术术后炎性的患者病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包括有早期诊断、胃肠减压、禁食水、肠外营养支持、激素治疗以及奥曲肽药物应用等。结果:16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无再次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6-12天,早期诊断后,经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大多可以痊愈。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术后合并症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53-01

Thelearnaboutthediagnosisandtreatments16casesof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lorysmallbowelobstruction

【Abstract】Objecttive:Toinvestigateandstudythediagnosis,treatmentsandpreventivemeasuresof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l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Methods:16cases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lorysmallbowelobstrutionwereanalyzed,Thetreatmentsareearlydiagnosis,gastroenteraldecompression,TPNandsomatostatin.Results:16caseswereallcuredinthemeanperiodof14dayswithtreatedconservatively,withoutreoperation.Conclusion:The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lorysmallbowelobstrutionoccursinabout6-12dayspostoperatively.Earlydiagnosisandconservativetreatmentshouldbethebestchoiceforthepatients.

【Keywords】Inflammatprysmllbowelobstructi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Conservativetreatment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但大多数人们往往注重的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对于早期炎性肠梗阻认识较浅。1998年,我国黎介寿院士提出了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过程,引起了广大临床医师的关注及重视[1]。不同原因的肠梗阻有其不同的特点,治疗上截然不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多发生于开腹手术术后6-12天,是由于腹部创以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机械性及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种肠梗阻。在治疗中表示了其独特性。现将我科近两年1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远端胃癌根治术后1例,结肠癌术后10例,直肠癌术后5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8-76岁,其中38-60岁4例,60-76岁12例。出现肠梗阻时间在术后6-12天。主要症状:16例患者均在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正常,拔除胃肠减压管并进食后出现症状;表现为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恶性呕吐、3例患者腹痛明显;体征为腹膨隆、无胃肠型、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辅助检查表现为腹平片见小肠广泛扩张,其中13例见气液平,5例患者行腹部彩超检查见肠管积气,腹腔内无渗出。

1.2治疗方法以上16例患者,均在肠梗阻症状出现后即给予相应治疗。主要治疗方法:(1)所有患者均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并积极纠正水电平衡紊乱,其中有3例患者为轻度低钠血症。(2)13例患者给予激素治疗,为每日地塞米松10mg静输。(3)10例患者由于胃液量偏多,均给予皮下注射奥曲肽药物。(4)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抗生素,期间体温均正常。

1.3结果经以上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未行手术。其中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后1周出现好转,有2例患者约20天好转,最早表现为恢复肛门排气,进而排便;复查腹平片见肠管扩张消失,气液平消失。平均痊愈时间为2周。

2.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术后炎性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合并症的五分之一[2]。我们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经过了很长时间,错误的肿瘤方法往往会导致患者感染、腹部梗阻症状加重甚至患者死亡。一般经过正确的保守治疗,患者在1-2周均可痊愈。大多数炎性肠梗阻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手术创伤偏大,手术时间长,如多见于腹部肿瘤手术;(2)大多数患者肠梗阻出现于术后6-12天,胃肠功能已恢复后,即术后排气排便正常,并且已进食后突然出现,大多无明显诱因;(3)症状:最早表现为突然的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随后出现腹胀,并以后以腹胀为最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恶性呕吐症状,呕吐后症状可缓解,很少患者出现腹痛及发热;(4)体征: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大多数患者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表现;(5)辅助检查结果:腹平片应该为首选,大多数患者腹平片见小肠广泛扩张,气液平存在,未见结肠扩张;(6)给予有效治疗,如胃肠减压、激素或奥曲肽等,1周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渐好转,首先表现为恢复排气排便,进而腹胀消失,恢复进食;(7)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术后炎性肠梗阻,既不是单纯的麻痹性肠梗阻,也不是单纯的机械性肠梗阻。它是发生于术后的特殊类型肠梗阻。X线下广泛的大气液平有时会让我们误诊为术后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管扭转等;而肠鸣音的突然消失又可能是麻痹性肠梗阻。它的原因大多数因为较大手术的创伤、术后腹腔的炎症反应以及术后肠管水肿等综合因素所致。它既有动力性肠梗阻的特点,又有麻痹机械性肠梗阻的特点。在治疗上,早期盲目的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往往有效的保守治疗是最佳选择。通过临床上的观察,我们有以下几点治疗体会:(1)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禁食水,密切观察水电平衡问题;(2)每天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肠管水肿及炎症反应;(3)每天给予奥曲肽药物,可以减轻肠液分泌,减轻肠管负荷。

总之,我们应该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一明确认识。亦不要将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误诊了炎性肠梗阻,以免耽误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任建安,李宁.深入认识术后炎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