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段春健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肝素组、尿激酶组、右旋糖酐组和抗血小板组,并通过NESSS评分比较不同用药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肝素组、尿激酶组、右旋糖酐组、抗血小板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93.0%、92.3%、80.7%,与抗血小板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肝素组和尿激酶组效果更优,与右旋糖糖酐组和抗血小板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素、尿激酶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ESSS评分;肝素;尿激酶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1]。治疗药物较多但无特效的手段。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寻找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尤其是探索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用药治疗的相关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47例,其中男187例,女60例;年龄14~77岁,平均(57.7±10.13)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5min~8d,平均(6.92±12.28)h。所有病例中,患有高血压病101例,冠心病34例,糖尿病19例,高血脂症47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病症者51例。所有病例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血性脑血管病,并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

1.2使用药品

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有限股份公司;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上海华源长富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湖北荷普药业有限公司。

1.3分组治疗方法

上述病例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分为4组:(1)肝素组68例,使用肝素12500U加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静脉输液,维持24h,随后口服华法令。(2)尿激酶组57例,使用尿激酶50万U动脉介入溶栓或30万U加生理盐水250mL,30min内静脉滴注1周。(3)右旋糖酐组65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0.4g静滴,每日1次,持续2周。(4)抗血小板组57例,使用阿斯匹林80mg/d。对4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病症分型、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具有可比性。

1.4诊疗标准

治疗1个月后,疗效评定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和死亡。疗效评定的依据是:(1)患者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即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增减。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后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2]评分。(2)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病残程度。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8级: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疗效标准:(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2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8分;(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6)死亡。(1)、(2)、(3)均为治疗有效。

1.5数据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间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极其显著性。

2结果

治疗后肝素组、尿激酶组、右旋糖酐组、抗血小板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93.0%、92.3%、80.7%,与抗血小板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肝素组和尿激酶组效果更优,与右旋糖糖酐组和抗血小板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的用药治疗回顾分析,对不同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我们发现,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较差。其他药物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其中肝素和尿激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优势。另外,对于扩冠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应当慎重。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血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5-691.

[2]陈清棠.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