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医的教育及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论中医的教育及人才培养

李日洙

李日洙(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433-02

【摘要】中医是中国第一大发明;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中医药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然而,现实是中医的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中医的发展正遭遇“瓶颈”,出现低谷,中医确实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状态,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中医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以及西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违背这些规律,会使中医彻底消亡;遵循这些规律,振兴中医,从而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乃至于造福世界人民。

【关键词】中医教育人才培养

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实力、最有底气,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在国家的支持和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医药在现代医学卫生问题的处理上体现出了其自身巨大的优势。

其次,中医队伍质量明显下降。有调研估计,23万中医中,真正能开汤药处方者不过十分之一,即不足三万人。有的医院,中医学院毕业的8人,都是副主任医师,但没有一个是看中医的。150名中药人员懂中药加工炮制的还不到30人,这就是现时中医药的教育培养的中医药人才现状。

再次,几乎没有纯正的中医院。全国所有的中医院,几乎见不到一家纯正的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做法几无二致。

1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1.1教育模式我国现行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教授的内容又中西混杂,非常不利于中医药实用人才的培养,盲目扩招,批量生产只会降低学生素质,减弱操作技能。近几十年来,中医院校培养的真正的中医不多,中医科研上有成就者很少,名中医更是罕见,根本原因是中医教育西化。失去了中医自己的文化基础,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且现代年轻人浮躁心理,急功近利,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什么,体悟什么。学习中医一定要心态平和。中医就像个“煲”,要慢慢熬,才有味道。

1.2管理方面应当承认,建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医的扶持力度,中医的临床、教育、科研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政策法规都一再明确要“中西医并重”。但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西医药已经“反客为主”,中医药被按照西医药的标准来要求来管理,中医疗效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教育遵循西医体系、中医科研以西医印证。各种中医药法规政策都是以“科学的”西医药为样板制定的,从而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医精华的传承。两法两条例,即《医师法》、《药品法》、《中医药条例》和《中医院管理条例》,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四大绊脚石。

2要摆脱现状,为中医发展寻找出路

2.1要研读经典经典的东西需要去感受,需要去悟,要真正感悟出“味”来并不容易,而一旦你感悟出这个“味”了,你才真正知道它的意义,中医的真正生命力就存在于经典里面。学习经典必须有方法,而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懂得借助工具。经典至少产生在东汉以前,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必须用很精练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它那深广的内涵,这是经典的一个特色。我们现在学习经典,你凭什么去了解经典深广的内涵呢?别无他法,惟有从文字开始。了解文字就要借助工具,光有《新华字典》还不够,床头边还应常备《康熙字典》。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曾国藩曾谈到读经的经验,值得借鉴。“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的这个“耐”字诀,可谓深得读经三昧。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学好经典需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信受奉行。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去,只有这样,你才有收获。

2.2师徒相授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了“个人知识”一词,从而使知识不再被看作具有与个人无关的、普遍公认的客观的性质。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中医药知识在性质上属于意会知识。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师徒相授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知识的传授;一是知识的运用;再一个就是创新。但现在的名师面临断层的窘境。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且均已70岁以上高龄;20世纪50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生也为数不多。这就使得我们对名医的追逐越发紧迫。中医的发展什么最重要?—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谦等.中医战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2]李穆.浅谈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出路.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增刊,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