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引起甲真菌病1例

/ 1

镰刀菌引起甲真菌病1例

吴雪芳邹积阳

吴雪芳邹积阳(文登市三病医院264400)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右手中指指甲变色30年余”于2011年10月就诊。30年前患者右手中指指甲变为黄褐色,逐渐累及全甲。曾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真菌镜检均为阴性,未予特殊处理。近日拟从事食品加工工作,遂就诊以排除甲真菌病。既往体健,否认指甲外伤史。皮肤科检查:右手中指指甲呈黄褐色,无光泽,指甲无明显增厚、松脆(图1)。真菌学检查:刮取甲屑直接镜检见少量分枝菌丝(图2)。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25℃培养,菌落生长较快,4天后见白色棉絮状菌落生长(图3)。培养物镜检可见粗长菌丝及镰刀状大分生孢子,致病菌鉴定为镰刀菌(图4)。诊断:甲真菌病。治疗:5%阿莫罗芬甲涂剂外用,2次/周。现在随访中。

二、讨论

镰刀菌因其有镰刀形的大分生孢子而得名,种类繁多。是常见的土壤微生物和重要的植物致病真菌,可引起植物枯萎病,造成小麦、水稻、蔬菜等病害而严重减产。

镰刀菌病又称无色丝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由在组织相中呈无色分隔菌丝的真菌引起,涉及至少23个属,40余种菌。以此与暗色丝孢霉病相对应。暗色丝孢霉病由在组织相中呈棕色分隔菌丝的真菌引起,涉及至少60个属,100余种真菌。

镰刀菌属中至少有15种菌会引起人类感染,主要见于角膜和皮肤,尤其是烧伤者的皮肤,累及甲板的较为少见。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深部和播散性感染,多为白血病或骨髓移植者。有日本学者[1]报道16例镰刀菌感染病例,其中14例患基础性疾病,致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波及深部组织或器官,而2例无基础疾病,仅引起皮肤损害。其中感染眼的常见菌为茄病镰刀菌,感染甲板的为尖孢镰刀菌。

镰刀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所用内服的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大扶康Fluconazole)和斯皮仁诺对镰刀菌皆不敏感[2]。故如果条件许可,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前最好培养确定菌种,以免治疗失败。浓度为1ug/ml的阿莫罗芬(罗美乐)对镰刀菌有抑制作用,1次/周和2次/周对指甲真菌病的治愈率为71.7%和85.4%,对趾甲真菌病的治愈率为66.1%和63.1%[3]。疗程至少3个月至半年。

图1右手中指指甲呈黄褐色,无光泽,指甲无明显增厚、松脆

图2直接镜检见少量分枝菌丝

图3沙氏培养基见白色棉絮状菌落生长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