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小”亦“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亦“小”亦“美”

向长平

广东南海城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为满足城镇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近年,各地区兴建了规模不一的镇级文化活动中心。本文笔者以佛山三水区北江文化活动中心建筑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单体平面、建筑造型以及项目的设计理念、解决功能流线及消防疏散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项目在空间、功能、形态与环境之间寻求有机的融合,如何做到规模虽小但效果很美等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筑设计;“小”而“美”

前言

文化活动中心是居民进行学习、文化和开展各类群众活动的理想去处。就目前而言,许多地方的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因其服务范围以及工程投资等原因,建筑规模都不大,但却承担着众多使用功能,如展览、办公、音乐、文艺、户外演出、社区综合服务等等功能,因此,在对文化中心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做到项目规模虽然不大,但要美观实用,即要做到亦“小”亦“美”,需要首先考虑以下原则:

1、合理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场地资源,合理布局各建筑功能及朝向;使到室内外空间利用最大化;

2、功能性: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处理好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紧密有度,静闹分区,以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需要,创造环境适宜、优美宜人的文化和活动环境。

3、生态性:利用现在的气候、环境条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

塑造自然生态环境,使活动中心成为适宜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活动环境,如利用庭院、天井等引入自然,创造富于变化的室内外空间;

4、以人为中心:建筑模式应满足人的行为需要为目的,建造人们对文化认同的空间环境;

5、地域文化:在尊重历史和地区文化基础上,采用现代的元素,建筑与地域传统相融合的独特的新地域建筑空间语言与风格。

根据建筑物自身功能的需要,演绎出不同的空间造型,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又要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项目概况与场地概述

佛山市三水区北江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是内设展览厅、音乐厅、文化艺术综合楼、配套商业、社区居委会五大功能区域,配套较大面积文化广场的综合性文化建筑,以满足市民参与文化学习、文艺活动的需求。(见图1)

图1项目鸟瞰效果图

二、项目特点:“小”而“美”

项目用地小,作用大;规模小,影响大;层数少,功能多。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000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6509m2,项目南面为现状空地,东侧为三茂铁路,西、北侧均有路口与周边道路连通。项目地块地势平坦,区内整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规划建设主要项目包括:展览厅、音乐厅、文化综合楼、配套商业、社区居委会等五大功能建筑。文化中心建成后,该区域将逐步成为既能给当地市民提供丰富文化生活的区域,同时也是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示范街区,对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项目用地面积小,建筑规模小,但使用部门多,功能需求多,为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需要在规划、平面、空间、环境设计上花费较多精力进行研究。此外,由于项目定位为文化活动中心,属于人流密集场所,消防设计要求高;各种功能涉及的各类设计规范标准不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功能的标准,更好地进行协调。最后,通过整体布局和精心设计,达到面积虽小,但仍然可创造出空间美、环境美、造型美的建筑和使用效果。

三、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

1、多功能的规划布置

本项目面积不大,要在一块梯形地块上巧妙、有机地运用建筑组团形式,组织丰富的层次空间,错落有致地规划五大功能块的建筑,对建筑师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利用现代的构成手法,通过广场、院落、宽街、高差等建筑构成,采用不同的比例和尺度带给人的特色的空间感受,以及场所空间所产生出来的和谐的文化磁场,完成来自周围空间的全面渗透,使市民能从许多方向进入文化中心,打破一般文化建筑对外的封闭感;展览厅、音乐厅、文化综合楼、配套商业、社区居委会这些不同的功能用房,吸引不同需求的市民前来,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格局。(见图2)

功能分布上依据五种不同功能建筑自身的特点分处在地块的不同位置:

图2项目功能分区示意图

本项目内设展览厅、音乐厅、文化综合楼、配套商业、社区居委会五大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既分又合,既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又通过中心广场相互联系。建筑主体设计运用简单的几何元素进行形体组合,完整并不完全对称的布局使文化中心能够很好地兼顾到本地区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形成文化中心所应具备的艺术气质。

为了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空间感受和活动场所,整个建筑主要设定为三大体块。

(1)展览馆的主入口设于东北处,展览馆大堂设计为三层高的展览大厅,首层展览大厅以多媒体展示为主,同时兼具人流集散、休息、交流的功能,通过弧形造型楼梯,形成动态的展示流线,过渡到二层作为过渡楼层的回廊,再由回廊再上到三层的展览厅。

展览厅设在东北处,能同时吸引不同背景的人群.同时远离城市主干道广场南二路,使人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心欣赏展品。

展览厅采用多样式的立面控制着进入建筑内部的热量,同时为室内塑造城市和周边建筑的景观。展览馆设计元素加入半江桥桥梁结构框架,让三水文物遗产在室内大胆呈现在游客和市民面前,将历史文物带入更高的艺术空间。(见图3)

图3展览厅入口大堂

(2)音乐厅设于建筑的东南部,作为整体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厅,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的厅堂,是举行音乐会及音乐相关活动的场所,是人们感受音乐魅力的地方。音乐厅设定为296人的小型音乐厅,通过专业公司进行音质设计,满足音质评价的各项要求。

设计元素主要采纳三江汇流之水源源不断往前疾行的感觉,线条柔韧和硬朗相互融合,一柔一刚,描绘出三水的艺术源泉不断融汇于此。开放式的体验空间,鼓励市民及游客不断探索艺术视野,四维的木饰面设计,笼罩在粗犷的、具有极简美感的框架质感中。

(3)以中心休闲广场为核心,正对入口广场的是文化综合楼主入口,市民经由休闲广场引导至主入口,进入门厅后可到达图书馆和活动中心,因此综合楼共享大厅既是交通集散空间,又是市民停留交住的共享共间。因此设计在门厅内安排了展示、休息等多种功能,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枢纽。

(4)社区居委会均位于建筑的西南侧体块中,经建设一路进入,独立运行。配套商业将主要面对文化产业,如购书中心和文化培训类商业。

(5)在地下室设置和停车场,满足商业和文化活动的停车要求。

各功能区相互联系,但又独立分开,互不干扰。

项目5个功能区中,配套商业面积约3337.88平方米,展览区约1500平方米,音乐厅约2750平方米,音乐厅观众席296席,居委会面积约2250平方米,文化综合楼约3700平方米。

2、空间设计与组织

(1)车流组织

①车流不穿越地块内部,广场区和办公区不考虑普通车流通行,使地块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空间,但考虑到室外场地有户外演出的需求,因此开辟了一条消防车道进入内庭院,以供演出设备运输车辆借道出入。

②在地块四周设置4m宽的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分别在北侧和西侧与市政道路衔接。

③出于功能与空间的考虑。本项目设置了地下停车库,共有69个车位。车库建筑面积2732.75m2。汽车出入口位于建筑物南侧位置,避免了对城市主干道造成直接交通压力。

(2)人流组织

建筑主体呈“凹”型,位于地块中心,留出北侧大面积地块空间作为市民广场和休闲公园。利用场地西侧的建设一路和东面设计的环形道路,引入车行出入口,北面的西青大道为市民广场主出入口,将人流、货流、车流作有序的规划分流,人流由市民广场步行分流至各功能区的主入口,货流主要通过主楼东西侧道路进入南面的后勤区。

(3)无障碍设施

室外场地、室外通道均设盲道及残疾人坡道。室内各功能区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和至少一台无障碍电梯,在文化综合楼,除无障碍电梯外,还设置了无障碍楼梯,极大的方便了有残障人士,并让本项目为他们带来安全、亲切的文化氛围。

3、创造绿色空间环境

项目用地东侧种植较高大乔木绿屏与三茂铁路隔开。整个用地园林化,建筑空间与绿化有机结合,利用草皮、灌木、乔木等组合成各种形态及不同性质的绿化群落空间。多层次的密集种植,为项目整体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景观。馆前广场设休闲绿化铺地及旱喷泉、文化柱、雕塑等建筑小品,力求给人的第一印象为亲切、舒适、自然的城市空间,尺度宜人的休闲广场空间。

同时,在屋顶设置大面积的屋面花园,种植本土植物,在绿化建筑、美化环境、提升建筑品质和活动属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节省空调用电。

4、突出个性的建筑外形

本项目(见图1)在设计中建筑外形着重体现文化活动中心简洁大气的宁静氛围,体现北江新区将打造成三水文化新高地,“北江新区加速蝶变”飞腾发展建设格局,突出“上升发展”的视觉效果,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建筑造型,宛如乐曲中的旋律,真实又有动感。设计中采用重构手法,北江文化活动中心型体既具现代特色又有北江新区文化辉煌气势的建筑形象。

建筑的风格造型简约,外观简洁明快,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立面在颜色以浅色为大面积底色,在局部构件和墙面上点缀其他颜色。

四、结束语

在进行镇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时,要设计充足的室外场地以供群众性活动和户外演出活动;各类功能分区尽可能明确,以保证消防设计和功能平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体现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实现人车分流;注重建筑的公共属性,强化无障碍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城镇特色与时代精神,成为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综合性文化设施,成为市民生活、文化娱乐和群众活动向往的场所,真正做到项目亦“小”亦“美”。本项目的建筑设计,达到了这一效果,满足了各类需求,实现了设计目标,对其它地区镇级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和建设,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鹂,嘉祥县文化中心建筑设计,上海建设科技,2015年第1期

[2]陈誉瑾,岭南小镇文化中心建筑设计,广州建筑,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