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流失原因的语言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汉语方言流失原因的语言政策研究

万松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本文从语言政策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层面简要论述了目前我国汉语方言流失的原因,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方言保护对策,为保护方言文化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方言流失;原因;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H0

AnalysisfortheReasontoChineseDialectsDisappearancefromthePerspectiveofLanguagePolicy

WANSo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examineshowlanguagepolicyleadstoChinesedialectsdisappearancefrombothmicroandmacroperspectives,anditprovidessomeadvicetoprotectdialectsaswellassomeinspirationandreferencefordialectscultureprotection.

Keywords:Chinesedialectsdisappearance;reason;languagepolicy

1.引言

1955年,我国开始将普通话作为国家共同语向全国大力推广。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汉语方言在这种语言政策下加速萎缩,致使“零方言族”大量产生。然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象征,在普通话的普及与大力推广的语言政策下,注重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2.汉语方言流失的根本原因

本文试图从语言政策的视域下分析汉语方言流失的根本原因。国外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语言政策(languagepolicy)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等”(Kalplan&Baldauf,1997)。20世纪80年代,库伯(Cooper&Ralph,1989)首次提出语言政策不仅可以作用于宏观的层面,而且还可以运用到微观层面。斯博斯基(Spolsky,2004)在界定语言政策的适用范围时首次提出了社会群体的最小单位:家庭、学校、宗教及宗教组织、当地政府、工作场所、超国家群体及国家组织。因此,汉语方言流失从语言政策的视域下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

2.1宏观层面的语言政策的错误导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人口大国。然而,自1955年起,在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学校的教育中让老师规范使用普通话,年龄小的群体一开始便全面接受普通话的学习。事实上,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校园,这些语言传播的年轻群体已然不会或已明显减少了谈论方言的机会。在推普工作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认为方言和普通话是对立的。但实际上,推普工作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

2.2微观层面的语言政策的错误导向

家庭语言政策是语言政策的微观层面,即在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模式和语言实践,其对方言继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由于现代社会下使用普通话的情境越来越多,甚至普通话的等级也成为了部分岗位的硬性条件,因此,认为方言无意义、土气等对方言错误的认识导致人们形成自愿放弃说方言的语言态度。在绝大多数家庭里,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示范,这样的举措导致方言代际传播的断层,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零方言”族。

3.汉语方言的保护措施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必须重视,必须进行研究,而不能让汉语方言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消失。方言的流失现象定会带来不可预想的文化缺失。关注地方方言,保护方言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关于如何保护方言,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语言政策的制定。

和其他政策法规一样,语言政策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宏观的政策明确了,微观层面的语言政策才能得以改善。现在应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语言政策,使我们的语言生活更和谐,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更好地和睦相处。近几年来,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少积极正确的观念和构想,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构想,有必要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只有宏观的政策得以明确落实,微观层面的语言政策才能得以改善。

2.2机构的建立。

为了贯彻落实语言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保护方言的相关机构,例如方言研究机构,方言博物馆,方言基金会,方言论坛等,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仍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2.3媒体的宣传。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方言的传播力度,例如方言版的影视作品,方言版的生活新闻报道,方言版的娱乐节目等内容形式都可以作为参考进入大众的视野,加强大众对于方言的认同感,借此改变语言态度。

4.结语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方言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注重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Cooper,RobertL.LanguagePlanningandSocial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2]Kaplan,R.&Baldauf,R.LanguagePlanningfromPracticetoTheory[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1997.

[3]Splosky,B.LanguagePolicy[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作者简介:万松(1992-),女,新疆石河子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