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心理及行为干预对儿童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围手术期的心理及行为干预对儿童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曲斌

曲斌

(沈阳市儿童医院外一病房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总结围手术期的心理及行为干预对儿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普外科病房择期手术患儿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术后疼痛对比;结果通过围手术期心理和行为干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及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对儿童心理发展和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围手术期疼痛心理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105-02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疼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1],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或导致并发症发生。有资料显示,剧烈的疼痛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延迟,影响智力的发育[2]。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术后镇痛已越来越被重视,如何缓解和减轻术后疼痛已成为我院手术科室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选择了儿童普外科病房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及行为干预对缓解儿童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选择2012年7月-2013年8月普外科病房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选取年龄6-14岁学龄期儿童190例,男女不限。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手术,无精神疾患,无其他并发疾病,可正常交流,不包括其他危重手术病例患儿。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5例,男52例,女43例,平均年龄8.58±1.5岁。对照组95例,男59例,女36例,平均年龄8.46±1.92岁。2组患儿所患疾病病种均包含腹股沟斜疝、包茎、鞘膜积液、隐睾、血管瘤、慢性阑尾炎、体表肿物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及病种构成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程序,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和行为上的干预,观察效果。

1.2.1心理干预

研究证明,负面的心理可加重术后疼痛[3]。所以,患儿入院后护士即通过与患儿接近,与其进行交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护士的言语和行为对患儿的情绪有很大影响,责任护士经常性与患儿沟通,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安慰他们的情绪,对其生活上关心和照顾,能取得患儿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减少对手术的心理负担。术后及时根据情况用合适的评分方法对患儿进行疼痛评分,根据分值给予适当的措施,及时止痛或缓解疼痛,以消除患儿对疼痛的不适。

1.2.2行为干预

1.2.2.1舒适体位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给予舒适体位,以减轻伤口张力牵拉引起的伤口疼痛;

1.2.2.2分散注意力儿童对疼痛的注意程度会影响其对疼痛的感觉,当注意力集中于其他事物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4]。术后根据患儿的个性爱好给予喜欢的玩具、播放患儿喜欢的儿童音乐、动画片、给患儿讲故事等行为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达到缓解和减轻疼痛;

1.2.2.3安静的环境我院病房设置为单间和三人间,在患儿休息时,尽量减少噪音刺激,保持室内安静和环境昏暗,利于睡眠;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避开患儿睡眠时间,动作轻柔,以减少刺激患儿。

1.2.2.4发挥家庭支持作用,指导并鼓励家人亲近患儿,如年龄较小的患儿指导家长通过拥抱患儿、爱抚头部、轻声与其说话等方式鼓励患儿,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在情感上的得到支持,发挥家庭的优势,让患儿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有资料显示,社会家庭的支持与患儿的生活质量呈正性相关关系[5]。

1.3评估方法

术后疼痛评分采用两种方法:

3-8岁:笑脸评分法(Face);8-14岁:数字评分法之一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后疼痛评分,0-10分代表疼痛的程度,无痛:0分;轻度:1-4分;中度:5-7分;重度:8-10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疼痛效果

轻度中度重度

干预组9542476

对照组95114143

χ2值46.480P<0.01

通过对2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通过给予心理干预,干预组患儿疼痛程度减轻,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中干预组术后轻度疼痛及重度疼痛人数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而中度者人数无明显差异,可以分析得出:通过干预患儿的疼痛程度是减轻的,干预者中度疼痛患儿数与未干预者相似的解释可以是由重度减轻至中轻度疼痛的增加而出现的。

3结论

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手段。

4讨论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近年来,如何缓解疼痛已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各种镇痛方法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于儿童的报道比较少。儿童是一个有别于成人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心目中,常把手术与疼痛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术后护理中,医护人员对儿童的疼痛护理意识较差,认为儿童的痛觉发育较成人差,对疼痛的敏感不明显,所以极少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的疼痛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深入,护理人员对儿童疼痛护理意识也发生了转变。儿童在围手术期通常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术后恢复延迟及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在围手术期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患儿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施加影响,进行系统心理和行为的干预,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调整患儿的情绪,增加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和对手术的信心;在行为上通过给予舒适体位、转移和分散注意力、提供舒适环境等方式缓解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同时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通过深入家庭与家长交谈,向家长们讲解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及指导告知术后患儿可能发生情况的处理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的情感支持作用鼓励和关怀患儿,以积极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减轻儿童心理紧张情绪、缓解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作用。

通过实验结果(p<0.01),证明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能缓解或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提高围手术期的应激能力,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对缓解儿童术后疼痛有显著效果,对儿童心理发育和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0-450.

[2]王静,刘春蕾,杨健,等,儿童术后疼痛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9);33-34.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142.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0-450.

[5]黄小妹,张英,张黎民,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情感状态[J],中国血液净化,2005,4(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