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麻疹的疫情以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分析麻疹的疫情以及预防

王淑霞

王淑霞(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8001)

【摘要】本文就麻疹的流行现状和疫情,分析其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着重分析了麻疹减毒活疫苗在预防麻疹疫情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对麻疹疫情的控制有所启示。

【关键词】麻疹疫情预防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74-01

1.前言

麻疹主要由麻疹病毒引起,其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发热和眼结膜炎等。并且在皮肤当中还会出现丘疹、红色斑,而在颊黏膜当中,则会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在人口密集且还未能够普及疫苗的地区较为多发。根据相应的调查分析显示,该疾病在3年左右便会出现一次规模较大的流行。近几年来,随着各类疫苗的应用,麻疹大流行已被控制,其中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麻疹的病理学分析

2.1病原学分析

麻疹中的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中的一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中不含有神经氨酸酶。将其置于电镜当中观察,可看到其呈现出多形性和球形,直径可达100-250nm[1]。麻疹病毒的中心主要由对称的螺旋形衣壳体和核糖核酸构成,且在外面还包有双层的蛋白囊膜。其表明含有血凝素并突起。具体而言,麻疹病毒仅有一种类型,患者出疹后,可在其血液中发现特异抗体。而使用氯仿、乙醚和紫外线等能够将病毒消除。麻疹病毒可在室温当中存活约35小时,使用56℃的温度加热约半小时即可灭活。另外,麻疹病毒在人体外的生存能力极弱,在患者离开房间之后,将房间门窗打开约半小时后,则屋内麻疹病毒的传染性便消失。

2.2流行病学

麻疹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其惟一的自然宿主为人体,主要传染源为急性患者。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疾病在潜伏期直至出疹的初期,患者的鼻、眼、口和咽部的黏膜分泌物含有许多的病毒。所以患者在咳嗽、说话和打喷嚏时,病毒能够随着飞沫散发到附近的空气当中,对于容易通过眼结合膜和鼻咽部侵入感染的人群,较容易被感染。同时,与麻疹患者有过亲密接触的人群也可通过手传播病毒。该疾病的传染期为出疹前后的5天之内,且进入潜伏期7天之后便具备传染性,在出疹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如果患者同时还伴有肺炎,则疾病的传染性可延伸到出疹之后的10天。

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主要为未接种或是患过麻疹的患者。较为明显的易感者为初生儿,尽管多数胎儿在母体当中便具有免疫抗体,但其抗体仅仅能够维持6个月左右,之后便逐步的降低,9个月之后其抗体完全消失。麻疹的疫情具有地区性,大多集中于未进行普种麻疹疫苗的地区,若是易感者人群占总人口数的40%及其以上,则该类人群集中的城市极有可能出现大流行[2]。由于麻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同患者一起生活的易感者,其被感染率高达80%。麻疹的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全年均时有发生,男女之间的发病几率不存在差别,并且麻疹患者在患病之后能够获得较为长久的免疫力,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患病。

3.麻疹减毒活疫苗在预防麻疹中的主要应用

3.1接种对象

麻疹减毒活疫苗于20世纪中期在我国开始研制,并在1966年得到普遍的应用。目前,麻疹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为8个月以上的容易感染人群。婴儿出生8个月之后,首次接种疫苗,18个月后加强接种第二次,6岁时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接种。同时,在出现麻疹患者之后还应进行应急接种,主要接种人群为活动在患者周围的容易感染者,而对于麻疹流行地区,其接种率应保持在95%及其以上,且接种的时间越早,其效果也越好。应保证首例麻疹疫情开始蔓延之前,完成所有的接种工作,达到控制疫情或是终止流行的目的。当儿童处于麻疹潜伏期时,在接种疫苗之后通常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而在感染麻疹后的2天内完成疫苗接种,可防止出现病毒血症,进而能够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

3.2接种反应

易感染者接种过麻疹疫苗之后,其局部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在10天左右时,少数接种疫苗会出现发热,以及一过性散在卡他和皮疹等症状,但其症状一般在两天之内消失,不会对人体的食欲和精神状态造成影响。若是人体在接种疫苗之后,其体温高于38.6℃,且持续时间超出5天,或者是产生柯氏斑,则属于加重反应,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时,存有一定禁忌症,包括过敏史、发热,或是患过严重疾病等人群应禁止使用。应用时,应注意到该疫苗经过加水溶解之后,其表现为橘红色的透明液体,若是其颜色变黄或变紫,或是安瓿出现裂纹、溶解效果不佳、标签不清或是超出有效期的疫苗应禁止使用。由于麻疹病毒对光线和温度的抵抗力较弱,能够将其迅速的灭活,故在保存时,应注意避光。对于冻干之后的疫苗,应将其溶解为液体状态,但需注意到由于疫苗当中的病毒死亡较快,会将其效果降低,所以若是半小时之内未将其用完,应废弃。将安瓿开启之后和注射时不可让消毒剂接触到疫苗。需通过75%乙醇对皮肤进行消毒之后再注射。另外,尽管冻干之后的疫苗已添加过保护剂,但由于其属于活疫苗,在接种和储运时需确保冷链系统的完善性。

3.3接种效果

接种效果的分析,首先应注重对疫苗血清学效果的分析,注射疫苗1周之后,抗体逐步的出现,且在1个月之后达到峰值,阳转率高达95%。其次,在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效果的分析方面,其与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相一致,也即当抗体转阳之后的易感染者不会发病。对于采用应急接种的人群,若是被麻疹病毒感染后,其病毒的传播需先穿过呼吸道黏膜,然后通过淋巴系统直达血液,其潜伏期最长为14天。同时接种疫苗并不同于自然感染者,通常在接种的第7天之后便会产生抗体,较感染之后抗体产生的时间要短。对于疫苗免疫的持久性方面,初次免疫成功的人,15年之后仍可检测到抗体。而且抗体转阴之后仍旧存有免疫力,若是人体再次遇到麻疹病毒,绝大多数人的临床反应较轻,或是呈现出隐性感染,表明初次麻疹疫苗的成功,其所获取的免疫力较为牢固[3]。

4.结束语

为有效的预防好麻疹疫情,相应部门应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让人们积极的接受疫苗接种,并加强对麻疹疫情的监测,以预防为主,尽量的控制好疫情的蔓延,并杜绝大流行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须凡帆,王旭雯,许祝平,刘元宝,马福宝.江苏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发病率关系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4(1):254-255.

[2]李卫光,徐华,朱其凤,贾磊.儿科病房4例麻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3(1):214-215.

[3]陈必全,夏春琴.2009-2013年麻疹住院患儿的免疫状态、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9(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