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常规岛建设信息化支持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核电常规岛建设信息化支持管理

常鹏

(国家电投集团电能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全球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核电常规岛建设作为核电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水平对于企业的竞争实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核电设备服务商,加强核电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是加强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赢得市场的法宝。

关键词:核电;信息化建设

一、概述

设备总承包是电力建设的一种常见模式,如何做好设备总包,如何得到业主乃至行业认可,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应用在整项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化大环境中立足行业,才能走在行业最前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才能进而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具体在总包工作中信息平台功能需涵盖招标采购、合同、质保、计划商务、设备监造、文档管理、人力资源、综合事务以及函件传输、公文系统等,实现项目全方位的无缝管理。下面以核电常规岛及BOP设备总承包项目为例进行总结分析。

二、信息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满足核电常规岛及BOP设备总承包需求,各承包单位均能做到从进度计划、采购立项、招投标、合同谈判、保证金管理到设备制造监造、催缴、文档管理等全过程流程化、信息化。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规划尚未满足多项目需求,缺乏远瞻性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建设、统一标准和统一投资等原则要求。在核电常规岛及BOP设备管理过程中,如果只是针对性的满足了当下项目管理基本要求,对于承担多项目管理仍由较大的差距。同时如果不考虑纵向(与上级公司)及横向(业主单位、设备制造厂等)信息接口、共享等问题,将会成为后期工作障碍。

2.信息系统集约化程度低,未能实现设备全过程管理

大多数企业都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对各项管理职能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信息化工作,普遍实施了设备合同、采购、文档及综合后勤保证等管理功能,实现了单个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流程化、自动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多个系统之间却缺乏关联,不能信息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业务开展系统性不够,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造成了不利影响。

随着当下核电产业的谨慎而又积极的发展,单一核电行业企业可能需要同时经营多基地、多机组,核电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核电大发展的新形势,亟待改变。

3.未能提前谋划,限制了系统使用范围

业务开展前未能全面考虑项目内容,造成部分功能未能及时建成上线,对部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扰,部分模块在项目中、后期才上线使用,缺乏全过程的管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跟踪处理问题,后期因数据不完整直接影响到项目竣工,极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不完善等负面影响。

三、问题分析

鉴于核电工程承包模式、人员规模、管理侧重点等多方面客观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统筹考虑,不仅要为当前项目提供管控,还要综合考虑后续项目的适用性,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

1.需求分析难,规划不清晰

需求分析是迈向信息化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极具认知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此阶段做得好坏,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需求分析的全面性、系统性、可实现性得不到保证,导致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信息化需求分析需由熟悉业务、精通管理的专业骨干负责,全员参与,将信息化需求直接、有效地反馈至信息开发人员,缩短沟通时间,避免重复的开发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需求报告编制长期规划,若无规划,则不能把控全局,造成信息开发工作效率低下,进展缓慢。

2.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员工不了解信息系统的管理理念,没能形成真正的使用系统、利用系统的观念,只为录数据而录数据,不能系统化的使用数据。在数据利用方面投入人力精力不够,其实积累的数据资产,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等特点,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领导决策层给予充分的重视,全员参与,集思广益。

信息化建设是个持续的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项目,没有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管理的效果。一般的人为因素:

1)管理层信息意识淡漠、信息知识欠缺,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热情,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委托给从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自己不参与。领导不参与,企业中层干部不重视,很难做好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工作,最终导致项目难以实用。

2)软件开发人员未能与需求部门进行广泛交流,用户需求不明朗,导致系统实用性差。

3)开发技术落后,同时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开发出的项目难以满足需求。

4)员工缺乏热情不高,不愿改变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使得项目难以推广、难以应用。

3.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不高

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轻理念和轻制度建设,怕麻烦、实效性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外在压力、内部管理障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技术手段落后、同业管理比较等因素。许多核电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针对性强,通用性差,不同项目需求千差万别,造成重复开发,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在信息系统多项目共用方面,仍需宏观考虑,向着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多项目管理模式夯实基础。

四、改进建议

信息化建设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必须很好地解决上述系统总体规划和开发设计等技术问题,还必须特别注意管理本身的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为信息化促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核心竞争力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1.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及开发要体现标准化、网络化、集约化

信息化建设需要提前规划,总体设计,详细梳理项目工作流程和系统的信息管理流,建立和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库,最终形成以主营业务为主线,以服务为根本的精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系统设计方面,要求平台架构、开发环境统一,用户界面友好、一致,程序代码标准,操作说明规范、易懂。避免出现系统架构落后,数据难以共享,最后不得不重新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完善信息促提升,实现互联网+管理

设备总包管理要求对成本、质量、进度进行全面控制,完善信息化的缺失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为系统提供有效管控,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与远端后台系统进行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数据同步、基于安全交互机制形成现场监造信息的历史信息记录和后续可随意查阅,将互联网+监造、互联网+质量等应用于实际业务管理当中。

3.遵循以数据为基础,以程序为依据,以实用为准绳,以效率为目标的系统开发建设原则

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加工、统计和分析,这是信息系统为核电项目管理和开展采购服务的基础。业务部门以项目控制为核心,不断规范、建立、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以此为依据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只有当信息系统真正为员工协同使用、信息充分共享并发挥最大实效时才算成功。信息系统建设必须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

五、结语

核电项目是具有很高技术要求的众多接口组成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采购、制造、土建、安装、调试等系列环节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质量带来隐患或者致使工期延误。对于核电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接口管理、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难度要求比普通的工程要大得多,这是核电特有的特点。基于此,核电信息化需在做好前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做好调研、需求分析,建立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新系统功能模型及应用界面开发工作,促使新开发的信息系统既能有效的智能管理服务,又能有效的为设备制造厂等下游承包商的信息交换服务,为将来既服务于各核电项目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