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生命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青春与生命的价值

纪俞先

纪俞先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三1607班012000

《新青年》中一代青年的自强之音穿百年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青春万岁》中高歌的青年们缘着对生活的热爱脚步不止。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何以因迷茫抛弃梦想?何不且歌且行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烟火!

如习总书记之言:“青年是一个国家发展最灵敏的晴雨表”。那么一代人青春的样子便是中国最真实的样子。那些呐喊着“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的五四青年们用青春的热血无畏冲破黑暗的束缚,一步步将时代打造成了我们眼中的样子。充满光明,弥漫着希望,这是青年用青春带给国家、人类的巨大改变。

不同时代的青春因时代不同,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时代,每一代崭新的青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迷茫,也便有了不同的向往和信仰,有了相同也各具特色的光芒。

青春的共性便来自“青春”这两个字,青春寄寓着数不尽的期望和梦想。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带着涉世未深的纯真,带着一点点的幼稚和“长缨在手”的热血。这才有了台独政府门前示威游行的大学生,有了敢于为了守护一棵千年古树用身体挡在“钢铁屠刀”前的青年们,无论时代,无论地点,不同的青年发出着相同的声音: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时代的潮流洪波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于此间逆浪涌进的青春奋斗历程。革命的余韵绵延百年,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迪让我们的祖辈在“家庭、国家、民族、人类”间发出了“以小我成就大我的青春之身”给个开放的号角吹响父,父辈们更是用独属于青春的活力,燃烧起信念,而到了今日疯狂与迷茫左右的清纯的抉择,让新一代青少年要摆不定,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清纯的独特,不意味着独立都行,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

回溯老一代人的青春观,青春是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是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发出的“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感叹”;更是五四运动中无数爱国学生,前赴后继,共赴国难的无所畏惧。当青春因时代的不同而赋予更多的内涵。我们看到了蕴藏在少年体内的永远向上的精神,也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反观当下,新一代青年却表白走“谁的青春不迷茫”、“再不疯狂就老了”等诸如此类的青春观念。究其根源,一方面是青少年内心的空虚和价值观的不明确,另一方面则是在娱乐风气喧哗叫嚣的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失去了恰当的精神寄托,因而失去了青春年代中应有的对生活的热忱。

但恰如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希冀一样:愿中国青年们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我们每个青年都可以是一束光芒,点燃自身,照亮整个社会。同时我们要将青春的美丽与奋斗相结合,传承祖辈们积极昂扬的心态。摒弃颓唐与过分的独立独行,用自身的行动点染社会的活力,让青春的价值熠熠生辉。

当青春的共性光芒闪耀在青少年的头顶,我们还有因时而异,因世而异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无需复制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但同样应有一场“青春的疯狂”。

而我们的“疯狂”绝不是疯狂的沉迷于网络,疯狂的跨越铁路护栏、捅马蜂窝做一个疯狂的网红。确实,再不疯狂就老了,再不为天下奉献一个轰轰烈烈的青春,就再也来不及将那份传承了许久的青春热血释放。望中犹记,那个被美国陆军追授英雄主义勋章,被西点军校追认为学员的华裔少年王蒙杰,在佛罗里达州枪击案中选择将15岁的青春绽放,换来了身后无数生命的希望。我们不一定用生命为青春代言,但可以选择在人流涌动中做一个“最美逆行者”,可以选择沉潜与坚守。

这个世界还不平静,美国的贸易制裁仍未停歇,叙利亚危机,日本的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这是危机,也是机遇。一带一路方兴未艾,中国高铁联通着世界,太多的事情需要青年去做,太多的事值得青年去做。何必迷茫,何必失陷于简单的诱惑、空乏的幻想。应起鸿浩之志,且歌且行,让青春的足迹到达它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