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刘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参与为前提、专业人员引导为条件,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8年1月开始展开品管圈活动,活动主题为改善供应室包装质量,调查以往影响包装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强化包装质量的管理策略,有效落实措施,旨在提升包装合格率,保证物品包装质量,降低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包装样灭菌及包装合格率同活动前相比均有明显提升(p<0.05);活动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主题、目标明确,措施有理有据,将其应用于供应室包装管理有利于提升包装质量,进而更好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品管圈;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62-01

本文将探究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特抽样统计了活动开展前后物品的灭菌及包装合格率,同时跟踪手术患者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供应室所有工作者均自愿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其中男1名、女6名,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36.54±10.90)岁。2018年1月开始院内供应室开始展开品管圈活动,根据研究需要抽取活动前后物品包装样,调查抽样物件共计11000个,包括手术器械用品、敷料、一次性用品等,其中手术有关物品包装1000件。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供应室所用工作者自愿参与并成立品管圈,确定圈名为“无暇圈”,由于供应室物品处理流程紧凑,每个环节都可影响物品最终包装质量,因此要强化供应室管理,需工作者相互协作,不同岗位人员都尽职尽责,均以“0”不合格包装为最终目标。活动开展前由专业人士(确定辅导员)对圈组员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并确立护士长为圈长,引导活动开展以及策略的执行[1]。

1.2.2确立主题所有圈员开启头脑风暴,从既往问题、主题可行性、上级领导政策、圈组员能力、问题迫切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分析并最终拟定主题为“改善供应室包装方法、流程”。

1.2.3制定计划立足于PDCA循环,根据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流程制定管理措施方向,确定主题计划后根据多方面条件设定目标,分析既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拟定相关改善策略;措施付诸实践,并注意观察实施效果,及时总结,循环中进一步优化、改善包装方法。

1.2.4把握现况抽查2016年间(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供应室包装物品样,5000个样品中共计250个灭菌不合格产品、240个包装不合格产品,提供物品质量不容乐观,可导致患者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1.2.5分析问题呈现的原因根据综合调查,圈员讨论分析,影响供应室物品包装质量的主要方面有包布不清洁、包装方法不标准、包布自身破损、包布未严格按照“一用一清洗”原则进行处理、管理无统一标准、人员个人观念差异、培训不到位、日常工作量大等,应用鱼骨分析法,将所有问题原因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并分类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

1.2.6制定措施并实施(1)强化岗位职责,进一步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思想认知,以人性化奖励、惩罚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真正建立起“一线优质服务”思想。(2)多开展培训工活动,包括岗前培训、定期专业技术培训、合理分层培训等。(3)进一步规范供应室包装管理,包括包装流程管理、包装物资使用标准规范管理、监督管理等。(4)更进包装方法,强化包布使用规范流程及要求,增加包布检查环节,摒弃绳子打包等传统方法[2]。

1.3观察指标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抽样统计包装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并跟踪部分包装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3中进行分析,计量采用独立样本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比较,(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抽查供应室包装样统计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均抽取供应室包装样5000个,活动前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5.0%(4750/5000)、95.2%(4760/5000),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两项指标分别提升为99.6%(4980/5000)、99.9%(4995/5000),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27,p=0.044;x2=4.621,p=0.031)。

2.2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医院供应室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向手术病例提供包装物品各500个,跟踪调查显示活动后感染发生率0.2%(1/500)明显低于活动前的1.4%(7/500)(x2=4.536,p=0.033)。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能在于处理并供应各类无菌医用物品,科室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每环节都直接和物品质量息息相关,更是院内控制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方面,广受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品管圈又常其称为“戴明环”,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管理圈体,立足于现实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以灵活的管理形式开展日常管理活动,明确策略,并于实践过程中根据实效不断改进措施,目的在于循序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物品质量等[3]。

包装是供应室物品处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保障无菌医用物品质量,加强包装质量管理是必然途径,本院供应室于2018年初开始展开品管圈活动,根据戴明环管理步骤原理,先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把握现状,剖析包装不合格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对策[4],活动前后物品包装抽样分析显示,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包装物品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同活动前相比均有明显提升(p<0.05);活动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活动前(p<0.05),PDCA循环管理效果良好。

综上,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多人参与,集体分析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解决包装管理问题,改善供应物品质量,尽量避免包装不合格产品,减少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炳乾,严冬梅,周茜等.品管圈降低消毒供应室包装缺陷率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7,7(29):343-344.

[2]夏军梅,李汶瑜,孙艳等.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2):175-176.

[3]谭盛宴,何泳红.质量监测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146-148.

[4]薛丽,张辉.品管圈在提高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2):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