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应扎实翻过三道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新课程改革应扎实翻过三道坎

周卫琼

周卫琼(重庆市木洞中学重庆401338)

【摘要】新课程改革应扎扎实实翻过三道坎。翻过评价坎,是让改革有市场,应试无立锥之地;造就排头兵,是让这项工作有领头的,有督促的;酬劳挂钩,是让改革有动力与活力。战场拉开,标高树立,活力调动,事情就会深入。三道坎就是三道关,虽然每道关都很有难度,但只能直面,不能因噎废食。具体怎么办?先把石头摸着,一步一步淌,扎扎实实推进,不奢望一蹴而就,坚信最终能成。你绕过它、回避它,它就会把问题摆在哪儿。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排头兵;酬劳挂钩

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人才是核心和关键。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离不开教育。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新中国的教育成就是巨大的,但确实有问题。”非常中肯。成就姑且不论,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之一是没有培养出顶尖人才。以诺贝尔奖为例,按国际通行惯例,建国二十年左右就要出现获奖者,可我们已过去了足足三个二十年,再加上我们人口基数也已达十三亿,却依然连作为代表的一个人都没有。说诺贝尔和平奖带有政治色彩受人操纵可以让人信服,但说其它奖项也有并且都带人为偏见,我们科学家连年运气都不好,这是谁都不会相信的,只能是我们人才的培养机制或某个地方出了问题。人们形象地把奥运会比作小自然,而将诺贝尔奖比作大自然。小自然已经迈进强国之列,大自然还未能实现零的突破。钱学森晚年曾有六问,重重地敲在每一位国人心坎上;至于奖,我们可以不管它,但世界一流大师,我们却不能不管啊!

症结问题,大家早都入木三分地看到了,也指出过不少的改进措施。但从笔者踏上教育岗位不久人们呼吁的“高分低能”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在把学生训成“做题机器”,问题都没有能够解决;“三个面向”提出至今快满三十年了,从很多中小学实际来看,面向来面向去还是只向着考试面向,口号喊得响做的却是另一套,大多数地方没有让这一光辉思想落到实处。前不久,温总理提出让教育家办教育,那是真正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办教育要符合教育的规律。

现在,正值第八次课程改革春风劲吹,又是一次吐故纳新的机会,依笔者陋见,应当扎实翻过三道坎。

1.扎扎实实翻过评价坎

评价教育的方法标准,必须改革。我绝不反对中考、高考,从中国的实情看,一时半会儿还不可能取消中考、高考,教育发达国家也有考试,但是考试必须改革。评价必须改革,单纯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的做法必须废止。本来,中国这个沿袭科举一千多年的国度,考试决定一切的思想根深蒂固于国人心中不奇怪,但当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只以考试来评价教育有弊端时,则应旗帜鲜明地改进评价。教育中的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就凭一张卷子就能说明的,需要真正懂教育的人在实践中这样去做,连古人都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难倒我们还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各级政府机关只以考上多少人来评价学校,则教育家就不能办到教育;如果学校只以考了多少分来评价教师,则教育家就不能真正办好教育。有个材料很能说明问题。

新加坡前任教育部长评价新美两国学生的差异说,我们两国都有知识精英,美国的精英擅长实践应用,我们的精英则善于应付考试。我们训练学生如何参加考试,你们则教学生如何将能力发挥到极致……两者都重要,但一些能力因素我们国家的学生是缺乏的。新美两国各自创造力的差距,已经不需要再找原因了……近年来,新加坡的一些官员到美国学校进行调研,学习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敏捷性和实践能力。

扎扎实实翻过评价的关,就是不让应试教育有生存的空间;只死死抱住考试,就是把人牢牢的按在应试的路上。一位获得若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回忆中学时光时说,老师告诉学生,只要考上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其余时间自由活动,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我们何时才能形成导引这种教育的评价机制。

2.扎扎实实率先造就排头兵

谁是排头兵?①分管教育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部,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干部们,尤其是跟课堂关系紧密的干部们。怎么排头?在新课程改革上领先一步。领先到什么程度?通常情况下,有正确的观念和评价标准并能坚持,还要手中有方式方法成为真正内行。提出这点绝不是苛刻他们神化他们,也不是只让他们做其它人就不做,只是让他们先走一步。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源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

2.1按温总理所说教育家,真正可以称为教育家的人还是不多。干部们的工作是指挥、带头、督促、配合、总结、评价,事实上不少人连内行都称不上,不先用新东西去充实大脑,在上述种种工作里,他们永远脱不掉回归老路或浅尝辄止的窠臼。本人多年来参加的培训,听作的报告,肤浅甚至只是几个概念翻来覆去的大有人在。只凭进修校,科研室这批人羞羞答答地干,他们孱弱的肩头垒不起教改的大厦,必须先要有一批中坚力量领先与断后。本人极其欣赏战争年代的那批革命干部,拿起文件可作政治思想工作,跨枪上马又能驰骋血雨腥风。

2.2对应试教育,我们有一套近乎完美的方法,连美国人对亚洲学生的应试能力都惊叹不已。但对于素质教育,对于新课改,就不能说有十分把握了。虽然总体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有些问题会不时地在管理和处理教育的人面前出现,要你刻不容缓的具体解决,怎么也回避不了。对老师们的创新做法,对现存的做法,你要进行科学评价,得担起“祛邪扶正”的任务。你们的处置关乎着一批人或一个学校甚或一个地区的走向。如果手中只有一些死条条旧框框,甚至陈谷烂米,影响的也是一批人或一个学校甚或一个地区。素质教育中本来就有很多不能通过试卷来反映的东西,你咋办?

《党员文摘》上刊登,蔡园培先生主持北大时,曾出现有的教师疏于备课、有的教师不考试不布置作业等现在看来不合常规的事,用现在的管理的话,这些“刁教”不是重罚,就是开除。但蔡翁没有这样(本人绝不是说这些老师就对),但偏偏我国现今一批享誉世界的大家就产生于这种教育。这个事例可作多种解读,不过在蔡眼中,这批刁教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对但肯定还是没违背教育的规律,否则蔡不会容忍他们。可见领先一步高瞻一层的好处。本人近三十年的从教历程,经历的模式学习、课程改革也有些,基本上都是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口号笼罩下,大家犹如一群没有头领的羊,乱哄哄折腾一阵然后分散各自吃草。

3.扎扎实实搞好酬劳挂钩的岗位设置

中国走向富强,发轫于农业上的联产承包。土还是这些土,人还是这些人,但谷囤子变高了,吃不完了。这是因为联产承包抓住了人的积极性,激发了人的活力。随后的各行各业改革,基本上都扣着这个中心转,万变不离其宗。放开来讲,任何工作,都必须调动积极性。按岗计酬,按劳计奖势所必行。

我们现今的事业部门内部,酬劳不挂钩带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观察周围有,打开网页也时有所见,这已经很受人们的诟病,应当改变。而于教育行业,则显得更为急迫,因为眼下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工程浩大,非花大力气流大汗水不可。如果动与不动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就必然缺少动力,缺少活力。人的行为思想都有趋于守旧,又或多或少现实的一面,谁又去改革呢?他们去干吧,我人老了,我们地势偏僻了,我的学生基础差了等等借口,就会堂而皇之的冒出来,成为不改革的借口。本人在乡镇中学搞过十年的行政工作,深知薪酬杠杆的作用不能低估。

举个近例,拿实行不久的绩效工资来说。党中央国务院从关心教育提高教育改善教师待遇的目的出发,实行绩效工资,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每个人都应以搞好本职工作来回报,但是实际运作中就出现了问题。我所处的小地区这样,很多报纸杂志披露的也这样。有的照职称来;有的照职务来,照职务来的还被斥为“官效工资”;甚至还有评价划等级,工资平均分的。鲜闻有照岗位来,鲜闻有让酬劳挂上钩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怕接触矛盾、怕麻烦,肤浅认为有违和谐;二是工作缺板眼不扎实,没有办法没有依据去衡量张三优李四劣,搁不平;三是自私,怕逗起硬来暴露出自己的软肋。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

翻过评价坎,是让改革有市场,应试无立锥之地;造就排头兵,是让这项工作有领头的,有督促的;酬劳挂钩,是让改革有动力与活力。战场拉开,标高树立,活力调动,事情就会深入。要说这,本已是老生常谈,就是没有扎实做到。三道坎就是三道关,虽然每道关都很有难度,但只能直面,不能因噎废食。具体怎么办?先把石头摸着,一步一步淌,扎扎实实推进,不奢望一蹴而就,坚信最终可成。你绕过它、回避它,它就会把问题摆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