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治疗老年人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雷珠单抗治疗老年人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研究

孙德刚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老年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施以治疗的角膜新生血管老年患者62例(70眼),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n=32)(35眼)与对照组(n=30)(35眼),分别予以雷珠单抗治疗与典必殊滴眼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雷珠单抗应用于老年角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疗效可靠,可缩小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减少并发症,因而可在临床中予以运用。

【关键词】雷珠单抗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并发症

免疫反应、角膜感染、角膜创伤、缺氧等多种原因均会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等病理现象,其主要是人体角膜受创或感染后出现的自发性防预过程[1]。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角膜新生血管属于正常修复程序,基于一定因素,其出现时间会严重超出生理可承受范围,影响治疗效果。故本文主要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老年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施以治疗的角膜新生血管老年患者62例(70眼),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n=32)(35眼)与对照组(n=30)(35眼)。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49±8.51)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54±8.68)岁;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临床比较研究。

1.2方法

治疗组实施雷珠单抗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血压应小于160mmHg,血糖应小于8.0mmol/L,手术前三日均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术时,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麻(盐酸里布卡因滴眼液),在使用浓度为5%的碘伏对其眼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再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在患眼出放置开脸器,依据角膜新生血管位置,在其角巩膜边缘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生产厂家:瑞士NovartsPharmaSteinAG,国药准字:S20010085),注射剂量:0.5mg。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患者手术结束后给予散瞳滴眼液、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干预,且在14d内均需保持面部朝下休息方式。于术后30d在患者眼部结膜下注射典必殊滴眼液(生产厂家:成都青山利康药液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55)注射液,注射剂量:5mg/ml。两组均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含括角膜上皮糜烂、角膜上皮缺失、无眼内炎、白内障、角膜变薄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

治疗组(n=32),1月(11.20±2.04)mm2,6月(11.23±2.54)mm2;对照组(n=30),1月(14.37±3.21)mm2,6月(14.81±2.69)mm2;(t=4.671,P=0.000;t=5.390,P=0.000)经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1个月及6个月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n=32),复发1例,占总比3.13%;对照组(n=30),白内障2例,复发4例,占总比20.00%;(x2=4.402,P=0.036)经两组比较显示治疗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角膜上皮糜烂、角膜上皮缺失、无眼内炎、角膜变薄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临床中现存的角膜新生血管治疗方式疗效并不显著,就基本药物治疗方式而言,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此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但长时间服用副作用较多,易诱发白内障及青光眼等疾病,影响角膜上皮恢复,甚至出现角膜溃疡或穿孔,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安全性较差。该疾病治疗方式包括促进新生血管退化或抗新生血管生成,一般是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对新生血管刺激因素给予干预,或直接诱导新生血管发生退化[2]。雷珠单抗注射液属于第二代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简称VEGF)单克隆抗体,其能够与人体内皮细胞内皮生长因子充分结合,促使VEGF失去生物活性,同时对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产生抑制作用,降低眼部血管通透性,进一步阻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复发患者仅1例,进而表明在老年角膜新新生血管患者中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安全性较高,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典必殊滴眼液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依旧存在一定不足,如病例数较少,未对患者雷珠单抗注射液注射剂量进行优化等。但依据上述结果表明将雷珠单抗注射液应用于老年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中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毅,崔红平.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6,36(11):1097-1100.

[2].张卉颖,江玲,李青.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