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分析

唐慧慧

(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多动障碍的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动障碍患儿24例的临床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分析。结果:24例多动障碍患儿,经临床心理护理及指导,效果明显10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通过药物改善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等,再进行教育、训练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多动障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271-02

多动障碍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易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对于ADHD病人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方法[1]。通过药物改善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等,再进行教育与训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习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动障碍患儿24例的临床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收治的多动障碍患者24例,年龄6~13岁,平均8±3.5岁。病程7~14个月,平均10±2.5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分和精神病学会联合制定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为首选用药,一般建议选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长效制剂,如哌甲酯等,但仅限于在6岁以上的儿童使用;非中枢兴奋剂有托莫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在使用中枢兴奋剂无效或合并抑郁情绪、品行障碍或抽动障碍时选用,常用的药物有丙咪嗪、氟西汀等[2]。

1.2.2非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特异的干预手段,对病人不当行为采用正性或负性强化,助其学会自我强化、自我监督,学会社交和学业等社会化技能,用良性行为替代不当行为,会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3]。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正性强化治疗、消退和示范等。父母行为管理、家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多数病人的症状到少年后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但是也会有部分病人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病情严重时,可以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比如反社会性行为、人格障碍等。

2.护理

2.1护理评估

评估病人有无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各项躯体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是否达标,有无躯体畸形,有无营养失调,饮食障碍、睡眠障碍等。评估患者的心理功能,评估有无焦虑、抑郁、恐惧、易激惹、淡漠或倒错等异常情绪。认知功能有无主、被动注意障碍,记忆和智力的程度如何[4]。意志和行为有无与同年儿童相比的活动明显增多,在不同场所是否一致。控制力如何,行为是否冲动、喜欢冒险等。有无偷窃、撒谎逃学等行为。评估学习、社会交往能力,有无学习困难,成绩如何;伙伴关系是否良好,是否合群;自我控制和防护能力及损害程度[5]。其他评估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家属受教育程度、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有无不正确的养育方式,有无现存或潜在的家庭矛盾和危机;有无家庭无法实施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存在等。

2.2安全和生活护理

严密观察,防止病情变化而出现意外,确保环境安全。活动场所的物品应当简化,防止病人粗大动作或精细协调动作笨拙而导致损伤。防止病人由于社交障碍和冲动行为,而遭到他人的威胁或伤害[6]。保证病人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避免病人营养不良;注意病人的个人卫生,观察大小便情况,必要时可进行训练和督导,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对病人有足够耐心,关爱和保护病人,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行为矫正训练及时对病人的行为进行正性或负性的强化,使病人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代替不恰当的行为模式,比如可以让病人学会类似“一慢、二看、三行动”的自我提醒方法[7]。让病人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多种行为方式中选择最佳的或恰当的方式。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式,要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通过语言或中断活动等方式否定病人的不良行为[8]。掌握使用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方式培养病人的良好行为,以及使用惩罚的方式消除病人的不良行为的技巧。

2.4药物治疗的护理

监督病人服药,保证药物进入病人体内。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帮助病人适应药物不良反应,向家长解释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可以将有相同问题的病人集中到一起,充分发挥相互影响积极一面的方式,促进病人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病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应对技巧。另外,也可以训练病人的集体意识,帮助其今后适应学校、家庭的集体生活。家庭健康教育,父母对病人的态度与儿童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指导父母与孩子和谐相处,选择恰当的期望水平,对矫正病人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要求父母学会进行前后一致的、正性的行为矫正方法。对病人进行规律化的训练,充分给予爱与关怀,病人发生其他问题要及时就医,寻求正确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来欣,张泽佳.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1518-1519.

[2]杨怡,货晓春,刘章英,朱媛.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2):324-327.

[3]赵光珍,张秀杰,周会臻.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27(9):131-131.

[4]夏林娣.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4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4(5):546-547.

[5]汤红玲,金玉珍,项安凤.护理干预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44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20-21.

[6]罗璐红,丘红梅,刘海燕.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护理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69-1070.

[7]赵光珍,张秀杰,周会臻.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27(9):131-131.

[8]吴从吉.互动式心理护理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