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3

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

张蕾李小虎

张蕾李小虎(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8-003-03

授说:"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低,这都严重影响她们顺利就业。有的女大学生甚至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没有,她们怎么能成功竞聘呢?""面对用人单位,女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

石家庄学院"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解决途径研究"课题组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涉及到专业类型、性别差异、外貌体形、家庭背景等相关因素。由于性别和户籍差异等因素,农村生源的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几乎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就业群体。

一、女性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1、性别歧视。企业通常优先录用男生,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百般挑剔,提出了除职业要求以外的不合理要求,甚至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提出要求男生,女生直接被排斥在外。

2、怀孕歧视。生育是女性天经地义的社会责任,但有些单位就是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的社会成本。

3、年龄歧视。在招聘现场的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招女性,大多要求年龄在22岁以下,且未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年龄偏大的女毕业生也造成了就业压力,形成不正当竞争。

4、女性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资水平低于男生。由于女生特有的生理期、生育期、哺乳期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与男生相比,女生身体不够强壮,工作魅力和果断能力更逊一等,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工资比男大学生低10%-20%,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女性的晋升机会远低于男性。

图1目前的求职状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43份的调查中,针对目前的求职状况,有大概35的女大学生正在积极找工作,11位已经找到但是不满意,90个还没开始找,有极少的7位持消极态度根本不想找。由此看来,目前的实际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图2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

根据图2中圆环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有14%的被调查者缺乏与人沟通与协调的能力,12%的女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技能,10%的女大学生缺乏解决与应对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比例较大的是42%的人觉得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有14%的同学缺乏就业技能与面试技能,一少部分缺乏压力的耐受力。

图3月薪期望值

月薪期望值在此次的调查中,1000元以下的几乎没有,1000-1500元的被调查者占17%,1500-2000元的期望值占42%,另外30%的女大学生选择2000-2500元,3000-5000元的占10%,极少的一部分为5000元以上,比例为1%。但是,根据实际调查有将近一半的用人单位给予大学毕业生的薪值是1000元左右,再通过我们问卷的调查来看,实际薪值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期望。

图4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

根据图4中的数据,在136份的回答中35人觉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将近一半的58人选择有点严峻,但是自己有优势,31人觉得有点严峻,和别的学生比差不多,不严峻和不了解的各是6人。

图5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

此次调查中19人希望有就业心理咨询的服务,66人选择各大企业的招聘信息,38人需要职业能力测评及生涯设计,36人需要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57人需要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图6吸引你回农村发展的因素

据图6显示的数据,15人选择工资水平,相当大的74人看中发展前途,还有35人比较看中人际关系,10人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二、导致女性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要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状况。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日等国的经济步入衰退,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出口额大幅度下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未转变为集约型,这些都造成目前我国人力市场上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增长有限。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很多制造企业采取缩小规模、精简部门、裁减人员的方式来"过冬",很多单位都减少了应届大学生的招聘计划。金融企业的不景气,引发连锁反映,劳务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突显。这也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在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方面,男性应该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由于女性生育哺乳期的存在使得劳动时间出现断裂带,这是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少招或者不招女性的主要原因。用工企业普遍认为男性城市籍大学生优于女性城市籍大学生,男性农村籍大学生优于女性农村籍大学生,男性大学生更能胜任工作。陛别歧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潜在因素。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排斥女大学生,有的用工单位招聘明确提出"只要男生"。

(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教育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城乡教育投资差距较大,农村教育理念滞后。女性农村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第一,教育经费的不平等使城市学生拥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也更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现今比较重视综合能力的用人单位更倾向城镇大学生。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地区歧视使贫困地区大学生很难去享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使在重点名牌大学就读的农村大学生比重偏低,即使有在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就读于非热门专业。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更认同"名牌效应"的惨烈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

(四)农村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1、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等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信息来源少。农村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是弱势家庭出身和经济背景带来的负面效应。受到家庭和传统教育经历的影响,许多农村女大学生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期间往往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用于社交的时间比城市的女生少。加上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交往的主动性不够,她们的交往大多仅限于同班同学、老乡等比较狭小的圈子,相比之下,来自农村的男大学生可能会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交往圈。择业过程中信息渠道相当重要,交往能力强的人占有明显优势。狭小的交际圈使得她们在找工作时的信息渠道较之男生和城市女大学生要少得多。

2、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选择过于单一。农村女大学生没有社会关系可资利用。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城市籍女生在毕业时有多种选择,就业可求助父母、亲友,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出国、自主创业等途径。农村女大学生没有社会背景,也没有财力出国,即使是创业,也面临资金来源的困难,她们的选择或是考研继续深造(特别贫困的学生实际上连继续深造都不可能),或是毕业后单枪匹马到人才市场去应聘。由于经济条件差,她们在求职时不能过多投入,很多人甚至无力承受就业带来的各种消费。不得不承认,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是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大劣势。

3、外语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远比不上来自城市的女生,农村女大学生的外语,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弱。我国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由于其生理、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得她们在实践能力方面又欠缺很多。

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缺乏进取竞争意识,认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一部分农村女生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将课余时间用在服饰、化妆、美容上,注重穿着打扮等。她们较少读报,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参加校园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不太热衷,忽略了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状况在部分城市女大学生中也同样存在。综合能力偏低导致农村女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而在应聘中容易处于被动。

4、部分农村女生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农村女大学生一般都是同伴中的佼佼者,父母眼中的"凤凰",这使得她们潜意识中有一种自负的心理。父辈的期望使得她们更偏好"体面"的工作,愿意选择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单位,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基层锻炼。另一方面,由于她们的适应能力较弱,闯劲不足,不愿意或不敢独自打拼,很多人宁可选择一份低收入的稳定工作也不愿去冒险,没有勇气和信心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工作。

三、解决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分析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涉及到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多个层面,政府、高校、大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需要加强沟通,通过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的农村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帮助女性农村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第一,深化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折射出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很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合适岗位。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就业的吸纳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完善《劳动法》、《妇女儿童保障权益》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等措施杜绝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同时在立法中,应注意处罚的设定,使其具有可诉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通过政策创新,引导女性农村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针对农村大学生不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现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三支一扶"等相关制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大学生到急需大量人才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岗

位就业。针对社会关注的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教育部2014年2月18日在其官网发布:将采取多项措施力促农村大学生就业。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促进就业公平、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二是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农技特岗"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重点向农村生源毕业生倾斜。三是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督促各地把补贴及时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毕业生手中。四是加强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对就业困难的实施重点援助,促进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第四,女性农村大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业,是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有70万个行政村,自然村更多,按每个行政村吸纳一名大学生就业计算,可以解决70万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五,女性农村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女性农村大学生,更应该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就业增添砝码。

第六,全社会应该为女性农村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一方面,是全社会都应该转变对女性农村大学生的看法,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都来关心女性农村大学生的就业,为其提供更多的锻炼、就业的机会;再者,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能够向女性农村大学生倾斜,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第七,学校方面应主动创新,一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一边加大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和服务。当代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矛盾众所周知,高校教育应当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需要,时代变化来与时俱进的开设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大学可以尝试开设譬如乡村行政学,乡村社会学,乡村经济学,乡村管理学等,直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针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已经有学校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启动的"提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项目",通过大范围的讲座唤起女大学生们的注意,及早着手准备;通过小规模的培训改变她们的自卑和消极心理,明确她们的自我认知和就业方向,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浅析新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化解机制《科技经济市场》2012

2、王镇江浅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现状及其解决对策《三农探索》2012

作者简介:

张蕾1979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社会保障。此课题为2013年河北省教育"125"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3120057,题目为: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