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龚宗明

龚宗明(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1科213003)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MSCs,在含10%胎牛血清,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放免法检测骨钙蛋白。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MSCs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骨钙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MSCs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96-01

成骨细胞的增殖是骨折愈合重要因素,也是造成骨不愈合,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1]。现在很多医院对一些病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主要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可能的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DMEM培养基(GIBCO,USA)(每L含10%小牛血清、L-谷氨酰胺0.33mg,青霉素100U、链霉素100U、pH7.4);胰蛋白酶(MERCK,USA);二甲基亚砜(DMSO)(Merck,Germany);6孔细胞培养板(Costar,Denmark);细胞培养箱(NAPCO,USA);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JAPAN);流式细胞仪(BD,US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TCS-SP5)。

1.2实验方法

1.2.1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BMSCs)BMSCs的体外培养:自愿捐助骨髓患者局部麻醉后,18号骨穿针于髂结节处穿刺,抽取骨髓5ml,置于肝素化的注射器中。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按Haynesworth方法,加入含有地塞米松(10-8mol/LSigma)、β-磷酸甘油钠(10mmol/L,Sigma)和抗坏血酸(50μmol/L,Sigma)的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按1×106个/cm2有核细胞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孵育箱培养。24小时后首次换液,使用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以后每2d换液一次。细胞生长汇合时,用质量浓度为0.25%胰蛋白酶和质量浓度为0.02%EDTA的混合液消化,进行细胞传代,继续培养扩增至第三代细胞,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基质分泌和细胞形态的变化。

1.2.2VonKossa染色:爬片浸于浓度为2%硝酸银溶液中,紫外线照射10min.蒸馏水充分冲洗后,浸入浓度为5%的硫代硫酸纳水溶液2min,再经充分水洗后,用质量浓度为1%的中性红复染1min,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1.2.3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检测:细胞培养8d后,在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中加入1×10-8mol/L的1、25-OH2VD3,第9天和第18天取上清液,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操作说明书操作。

1.2.4骨钙蛋白(OCN)含量的检测:细胞培养8d后,在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中加入1×10-8mol/L的1、25-OH2VD3,第9天和第18天取上清液,送江苏省人民医院核医学实验室检测。

2结果

2.1VonKossa染色形态学改变:经各种诱导剂作用后,细胞中出现黑色颗粒的沉积,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图1)。

.

VonKossa染色形态学改变2.2不同时间点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测定:加入各种诱导剂后,不同时间取上清液,比色法检测其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第9天和第18天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增高,并呈时间依赖性(P<0.01)(表1)。

表1不同时间组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

.

*与培养第8天相比较*P<0.01

2.2不同时间点细胞分泌的骨钙蛋白(OCN)含量测定:加入各种诱导剂后,不同时间取上清液,比色法检测其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第9天和第18天骨钙蛋白(OCN)含量明显增高,并呈时间依赖性(P<0.01)(表2)。

表2不同时间组骨钙蛋白含量变化

.

与培养第8天相比较*P<0.01

3讨论

种子细胞的来源是组织工程化骨形成的首要因素,骨髓基质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大量实验证明,BMSCs能向成骨细胞转化,具有活跃的成骨能力,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构建骨组织的种子细胞,同时它易于获取、扩增。

研究表明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是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必要条件[2-3]。地塞米松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同时促进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mRNA的表达;生素C促进MSCs合成胶原。β-甘油磷酸钠在培养液中迅速被碱性磷酸酶水解,产生大量磷酸离子,促进生理性钙盐的沉积和钙化。

碱性磷酸酶是判断成骨细胞分化重要标志酶之一,成骨细胞的分化使得大量碱性磷酸酶释放,从而水解有机磷酸酶,使其释放出无机磷,进而形成羟基磷灰石;骨钙蛋白是判断成骨细胞成熟的主要标志,主要作用是对细胞外基质矿化有重要调节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MSCs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强。表明MSCs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成骨细胞,成为作用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骨科治疗。具体分子诱导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其佳,部雄虎,孙月柏.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95

[2]CoelhoMJ,FernandesMH.Humanbonecellculturesinbiocompatibitytesting.Part2:effectofascorbicacid.β-glycerophosphateanddexamethasoneonostoeblastdifferentiation[J].Biomaterials,2000,21(11):1095-1102

[3]JaiswalN,HaynesworthSE,CaplanAI,etal.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ofpurified,culture-expanded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invitro[J].JCellBiochem,1997,64(2):295-312

[4]HerbertsonA,AubinJE.Cellsortingenrichesosteogenicpopulationsinratbonemarrowstromalcellcultures[J].Bone,1997,21(6):4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