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杞黄颗粒调节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槐杞黄颗粒调节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汪春华刘萍

汪春华刘萍(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087-02

【摘要】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泼尼松加槐杞黄颗粒口服)和对照组(单纯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升高,有显著性差异,而IgM、IgA无明显差异、CD3、CD4、CD4/CD8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IgG升高,有显著性差异,CD3、CD4、CD4/CD8升高,有显著差异。结论槐杞黄颗粒有调整肾病综合征细胞及体液免疫作用,并提高疗效。

【关键词】槐杞黄颗粒肾病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儿童原发病肾病综合征(PNS)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资料显示其与机体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2]。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病情迁延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前瞻性系统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细胞及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对31例肾病综合征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按照200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珠海)PNS标准[3][4]且除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1.2一般资料

61例PNS为门诊或住院患儿,均符合本述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泼尼松加槐杞黄颗粒口服)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12岁,平均5.3岁;单纯型27例,肾炎型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泼尼松口服)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12岁,平均5.1岁;单纯型27例,肾炎型3例。两组间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及基础免疫状态

1.3治疗

全部肾病患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1年《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的激素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槐杞黄颗粒(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074),用法:3岁以下5g/次、3岁-12岁10g/次,2次/日,口服。两组患儿均采用上述治疗方案12周,治疗前后测定IgG、IgA、IgM、CD3、CD4、CD4/CD8。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或x2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治疗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明显恢复(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gM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X±S,g/L)

2.2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两组CD4+、CD8+细胞比率和CD4+/CD8+比值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其CD4+细胞比较和CD4+/CD8+比值均明显恢复(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三:

表三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亚群比较(X±S,%)

3讨论

目前PN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感染对病情和疗效的影响十分明显,继发性感染是儿童肾病综合症复发的重要诱因[4]。由于大量蛋白尿使血浆蛋白降低而致营养不良,水肿致局部循环障碍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和锌结合蛋白自尿中丢失,影响免疫调节及淋巴细胞功能变化;加之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致使PNS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感染可能随时发生并由此影响激素疗效。因此,在PNS治疗中预防和控制是重要环节[5][6]。

槐杞黄颗粒是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3味药组成。槐耳即槐树生长的木耳。性味苦、辛平,可提气益力,祛风除瘀,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槐耳菌质多糖,具有三大功能[7]:①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②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调养滋补身体,明显改善病人的精神、饮食及睡眠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候,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之要药”(《本草经疏》)。药理研究证实:枸杞子有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能促进免疫细胞活性,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8]。黄精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精多糖[9],实验中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增多白细胞数量,从而调节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防治感染有利。

肾病综合征患儿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加之免疫球蛋白特别是分子量相对较小的IgG及IgA尿中漏失,因此,NS患儿血清IgG及IgA降低,而分子量大的IgM则基本正常。本研究两组患儿治疗前血IgG及IgA降低,而分子量大的IgM基本正常。治疗组治疗后IgG、IgA增高,比对照组显著,提示槐杞黄颗粒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由于T辅助细胞有调节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作用,故推测槐杞黄颗粒使CD4增加,从而调节B淋巴细胞,便于IgG、IgA合成增加。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均显著增高,而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为其亚群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槐杞黄颗粒具备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比值,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总之,对PNS患儿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槐杞黄颗粒,可以纠正免疫紊乱,减少继发感染和复发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秋,李永柏,杨锡强等.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发病机理研究[J].重庆医学.2002,31(2):102-103.

[2]罗晓菊,李秋.儿童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指标与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5,34(12):171-17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476-477.

[4]张毓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19(5):429-432.

[5]黄建亭,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53-54.

[6]雷晓燕,王三萍,熊海金等,肾病疾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类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401-402.

[7]刘念,耿小平,朱立新等,槐耳清膏体外肝癌细胞HePG2/ADM多药耐药性IJI.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3(6):385-388.

[8]于宏,枸杞子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2):51-54.

[9]王西龙、孙志伟、黄精多糖的研究概况[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