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 1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陆锐利

陆锐利(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监护室上海崇明20215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14-01

【关键词】颈外静脉置管护理

颈外静脉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病人损伤小,易于保留且不影响患者休息,必要时输液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院监护病房,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导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和处理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护理的重点,现谈一谈我的护理体会。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时让病人平卧,如静脉充盈欠佳,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取头低脚高位,使静脉充盈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用安尔碘消毒,置管时应将导管全部塞入皮肤内,减少导管活动度,然后用最细的缝针固定导管,减少皮肤损伤和出血。最后用纱布或3M胶帖固定保护。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穿刺点每天用安尔碘消毒,无菌敷料隔日更换一次,夏季或高热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换,若被污染立即更换,并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意保持穿刺点干燥和清洁,避免呕吐物,汗液的污染浸渍。输液过程中应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或有血液凝结应立即去除,重新更换。输液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或重新更换新的输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避免从导管中抽血、推注药物等。输液完毕应用10-20毫升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并将开关封好,妥善固定。

但在实际使用中,常见有感染和堵塞的情况发生,今年我病房内出现1例在置管后有穿刺处感染,第二天就出现局部有2×2cm红肿硬结,无全身发热,立即给予用碘酊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75%酒精湿化的纱布湿敷局部,每天更换3次,保持穿刺处透气,清洁,第二天局部硬结软化并范围缩小,继续湿敷局部,3天后硬结红肿消退。如效果不明显或硬结扩大,伴有发热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剪下导管末端送检。还有1例由于封管不正确导致导管阻塞,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轻轻注入导管内保留,第二天用5毫升注射器将肝素稀释液和血液轻轻抽出,如能抽出说明导管已通畅,就避免拔除导管,可继续使用。治疗结束决定拔除导管时,先消毒局部皮肤,拔出导管,再消毒局部,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约5min,防止发生血肿,并覆盖无菌敷料,以保护局部,防止感染,必要时剪下导管末端送检。

总之置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熟悉穿刺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才能做好穿刺置管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