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术式的研究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贲门癌术式的研究对比

余龙海

余龙海(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075-02

【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式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80例,分别行经腹根治术与经胸根治术,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腹术优于经胸术淋巴结平均清扫的数量(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下降的体重量和术后第3d、5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和经腹组1、3、5年生存期对照,经腹组明显优于经胸组(P<0.05)。结论选择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时,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以切口的选择利于肿瘤的彻底根治为目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贲门癌术式

贲门癌症状出现较晚,所处的位置特殊,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因患者通常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但首选的治疗方法仍是实施手术。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80例,分别行经腹根治术与经胸根治术,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63例,女17例,年龄38-77岁,平均52.2岁。均经病理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52例为腺癌,23例为鳞癌,5例为未分化的腺癌和鳞癌。依据TNM标准(国际UICC制订)术前分期16例为Ⅰ期,54例为Ⅱ期,10例为Ⅲ期。

1.2方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各40例,经胸组患者行右侧卧位,进胸切口在左侧第7肋间后外侧,对膈肌行切开,在主动脉弓下对食管和残胃进行吻合。经腹组患者行平卧位,抬高左右至45。左上切断肋弓在上腹部正中位置沿第7肋间前外侧做切口。

1.3观察指标术后病理检查,两组患者均为阴性上、下切缘,对两组术中清扫淋巴量和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在不吸氧状态下,术前1d,术后第3d、5d记录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浆总蛋白在术前1d和术后第7d的数值,及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应用均数±平均值表示,并对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应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经腹术优于经胸术淋巴结平均清扫的数量(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经胸组和经腹组观察指标结果比较(例,均数±平均值)

2.2经胸组和经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下降的体重量和术后第3d、5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经胸组和经腹组观察指标比较(均数±平均值)

注:两组比较,P均<0.01,1mmHg=0.133kPa

2.3经胸组和经腹组均未出现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均无死亡病例发生。1、3、5生存期见表3。

表3经胸组和经腹组1、3、5年生存期对照,经腹组明显优于经胸组(P<0.05)[例(%)]

组别(d)1年生存期3年生存期限5年生存期

经胸组1/40(2.5)31/40(77.5)8/40(20)

经腹组7/40(17.5)28/40(70)5/40(12.5)

3讨论

因贲门具有多样性癌肿生长的特点,并在解剖部位上有一定特殊性,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治疗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方式选择时应依据能满足彻底清除原发灶的要求,并对淋巴结可彻底清扫,手术视野良好,并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全胃在胸腹联合切口时比较清楚的可暴露出来,便于对联合脏器进行清楚,同时也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工作,但此项手术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创伤,患者肺功能在术后早期有较大的丢失量。

对经胸根治术和经胸腹联合根治术进行比较,经胸组切口沿左侧第7肋间后外侧,可充分暴露胸腔,能对食管足够长的切除,使上切缘的阴性得到保障[1],并可对胸腔淋巴结更易清扫,使术后胸腔淋巴结转移和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均降低,可有效避免残留癌细胞的现象发生。吻合口在胸腔内直视下操作安全性提高,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也随之减少。隔肌经左胸切开,脾门在对脾胃韧带切断后显露,同时也显露了腹腔动脉干及胰腺体尾部,对此处的淋巴结均较易进行清除。本次研究经胸上切缘阳性率低,清扫淋巴结稍困难,而经腹淋巴结清扫彻底,但在1、3、5年生存率经胸组优于经腹组。术后第3d、5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经腹组降低明显,这与膈肌在术中切口,手术切口过大,肺功能因呼吸受到抑制而出现下降有关,可见在对肺功能的抑制方面,经腹明显于经胸切口。

术中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上经腹组增加明显,体重、血浆总蛋白太术后7d比胸组降低显著,贲门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右心室在胸腹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手术的暴露带来一定影响,因牵拉或挤压的原因,会增加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贲门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20%左右[2],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若患者在术前发现有幽门处淋巴结出现转移,应行胸腹联合切口,反之,胸切口手术更具优越性。选择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时,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以切口的选择利于肿瘤的彻底根治为目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宗礼,陈海泉,林擎天.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5):328-329.

[2]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