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封开黄岩洞遗址的特征、内涵的一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对封开黄岩洞遗址的特征、内涵的一点思考

明燕林

明燕林

肇庆市封开县博物馆广东封开526500

【摘要】本人几年前任职封开县黄岩洞陈列馆馆长期间,曾致力对黄岩洞遗址及其周遭遗存的特征、内涵作了一番研究,就其存在与定义,认为属于“中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存。”

【关键词】:黄岩洞;遗址特征;内涵

黄岩洞遗址位于封开县城东北部的河儿口镇狮子岩西南山麓,属麒麟山脉支系,是一座屹立于岩溶谷地之中的三叠纪石灰岩孤峰。位于东经111°47'42〞、北纬23°30′57.6〞。洞口前面为一开阔地带,前后的山岳横亘峰林起伏。黄岩洞是一处岩厦型洞穴,洞口向西南。北回归线也正好从这里附近穿过。洞口相对高程15米。高6米,宽5米。洞内分上下两层,洞厅的西、南面各有支洞。

一、洞内四个类型堆积

1、棕黄色亚粘土堆积,位于上层廊道右侧岩壁局部地方和下层洞厅、西支洞。堆积中含有大量石化程度较深动物化石,动物种类主要有东方剑齿牙象、亚洲象、中国犀、华南区貘、大熊猫洞穴亚种等,地质年代当属更新世晚期[1]。

2、黄褐色沙土堆积,位于洞厅。这些堆积之中有灰屑、炭屑,出土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穿孔石器,磨刀石器。共存的还有猪、麂、鹿等现生种类的动物牙齿、骨骼以及螺蚌等贝壳。

3、灰褐色砂粘土堆积。位于洞口的右侧、叠压于黄色堆积之上。含炭屑、灰烬、烧土、烧骨、动物骨骼及大量螺、蚌壳,出土两件人类颅骨。

4、浅灰色砂粘土堆积。位于上层廊道右侧。堆积面积较少,含螺蚌壳及炭屑,发现一件石英石片石器。

在以上的四类堆积物中,除了第一类无人类文化遗物之外,其余的三类均属文化堆积,其地层关系晚于第一类堆积物。

二、遗迹及人类化石

洞内早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石器、动物遗骸,晚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有陶器。

据历次发掘资料统计[3],共发现近千件石器标本,其中砍砸器156件,刮削器67件,石锤24件,石钻2件,似尖状器3件,砺石3件,磨制石器3件,穿孔器3件,残次品328件,其中砍砸器分为单直刃砍砸器23件(如图1),多刃砍砸器14件,双直刃砍砸器7件﹙如图2﹚,端刃砍砸器34件,圆刃砍砸器25件,弧刃砍砸器20件,手斧形砍砸器20件,盘状砍砸器5件,端直刃砍砸器8件。刮削器分为凹刃刮削器2件,单直刃刮削器18件,弧削器14件,端刮削器12件,双边刃刮削器2件,手斧形刮削器10件。

图2双直砍砸器(KP89397)×1/3

这些石料绝大部分来自附近河滩的砾石,岩性多为砂岩,其次为石英沙岩,个别为石英岩,花岗岩和板岩。石器绝大部分是用锤击单面单向直接加工而成,少数用锤击法或加工时未见修理台面。刃面陡直,刃角多在75°以上。刃部加工时留下的石片疤呈复瓦状排列。磨制石器只是在局部加磨,且主要是在刃部。黄岩洞的石器与罗沙岩上层,阳春独石仔下层,广西柳江思多洞,柳州白莲洞,武鸣苍桥A洞,苍勋B洞,腾翔c洞,桂林市D洞,江西万年仙人洞以及广东英德青塘朱屋岩等遗址的石器相比较,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如石器为砾石,制作工艺和加工手法,器物的种类都基本相同,尤与独石仔下层文化更为接近,这些说明黄岩洞遗址的石器文化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在分布空间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在时间刻度上同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代表着中石器时代石器[4]。

陶器有釜3件,鼎足1件,豆2件,罐1件(全己残破),除了罐为泥质陶之外,其余均为夹沙陶。夹沙陶有灰褐和褐陶,泥质陶为褐陶。火候一般较高。手制为主,部分口沿经慢轮修整。纹饰为釜饰绳纹或粗方格纹;鼎、豆类素面;罐类饰斜蓝纹痕迹[5]。

从这些形制和纹饰分析,这些陶器与早期遗存所出土石器明显不属同一个时代,即不与石器时代共存,应晚于上述各类堆积,当属晚期文化遗存。

三、黄岩洞遗址应属中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存

有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直接过渡的,中间并没有经过所谓“中石器时代”[7]。笔者颇不同意这个观点。

其实,关于珠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中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文化研究,裴文中教授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这个观点了。

我们在论证中石器时代文化的过程中,很清楚它们所处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攫取性经济高潮、并孕育着向生产性经济转化的时期。其地质时代属于全新世。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那一段间隔,即始于旧石器时代结束,止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由于中石器时代在很多地方延续时间不长,所以难以辨认,并缺乏统一的和可以对比的类型学断代标准,故在其定义上会有诸多争论。然而,这个时期涉及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和农业起源的关键问题,对于认识人类经济形态,生产技术以及社会演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在我们华南地区,除了细石器传统之外,在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洞穴遗址当中,打制石器仍然保留着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性,同这个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以为,可以在它们之间划出一个中石器时代的阶段的。随着对黄岩洞遗存的深入研究,对于确定珠江流域中石器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邓增魁《封开县文物志》.封开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封开县博物馆编1991年版

[2]宋方义邱立诚张镇洪等《广东封开黄岩洞遗址综述》《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30周年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版

[3]宋方义邱立诚张镇洪等《广东封开黄岩洞遗址综述》.《纪念黄岩洞发现30周年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版

[4]宋方义邱立诚张镇洪等《广东封开黄岩洞遗址综述》.《纪念黄岩洞发现30周年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版

[5]杨式挺《广东新石器时代相关问题探讨》《中山大学建校60周年人类学术论文》1984年

[6]杨式挺《略论封开先秦历史文化在岭南的地位》陈楚源主编《广信文化论文集》2007年11月版,又见冯孟钦《广东封开勒竹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笫7期

7]贾兰坡《中石器时代是否存在》《纪念黄岩洞发现30周年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