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眼光看电子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从发展的眼光看电子琴

曹玉娜

任何艺术,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一经兴起,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电子琴也是如此。

电子琴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声键盘乐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以后,立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应用于电声乐队中,给人以新的音响感受,而且也被作为一种方便的键盘乐器应用于中小学和群众文化的音乐课的教学之中。尤其是作为学龄前和小学少年儿童音乐启蒙和智力开发的一种措施,引起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极大兴趣,幼儿、少儿学习电子琴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仍方兴未艾,深受欢迎。

电子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方便的便携式键盘乐器,更在于它有丰富的音色,以及自动和弦伴奏和多种可选择的活泼奇特的节奏型,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既可有轻松愉快之感,又可产生雄浑、丰满的宏大气势,犹如管弦乐队一般。在一件乐器上可以产生多姿多彩的丰富效果。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对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琴这种乐器是在吸收钢琴(风琴)以及手风琴等键盘乐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演奏上由于自动和弦伴奏的使用,比其他键盘乐器更容易掌握,且独具时代特色,易于普及。在我国,迄今仅三十几年,便深深扎根于广大的青少年之中,各种儿童电子琴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城镇之中,演奏人才正在不断涌现,音乐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足可说明这种乐器的优越性之所在。

然而,在热潮之中,作为音乐工作者,音乐教育家们则必须冷静思考,既要看到目前可喜的成绩,又必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找出问题之所在,才能使电子琴的学习热潮得以正常发展。不能否认,电子琴这一新兴乐器,在我国尚处于初期的普及阶段,而且各地发展也极不平衡。其原因在于:首先是艺术人才力量的局限,水平不一;另一方面,在当前也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极度缺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电子琴学科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种乐器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要想使乐器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和代表着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乐曲曲目和相应的练习曲做保障,才能使乐器得以充分发挥和人才得以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创作是促进乐器得以充分发展和人才得以培养的前提。小提琴、钢琴之所以能有今天令世人瞩目的地位,专业和业余教学如此发达,人才辈出,关键就在于各种程度、各种题材形式的作品应有尽有;在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流派的著名作曲家在这方都有很多经典作品。几百年来,经过长期积累发展,不仅曲目相当丰富,而且有相应的和艺术性较高的专门练习曲相配套,体系完备,得天独厚。这就为世人在学校教学、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群众文化、个体教育等培养人才方面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手风琴这一乐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也还只是作为一种伴奏乐器使用。六十年代才开始在个别音乐院校作为新的学科出现。当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教材的奇缺。为教学以至演出需要,教师们、演奏家们不得不想办法进行编创,经过日积月累和广泛的国内、国际的交流,才有今天如此丰厚的硕果。它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下列几种:1.从钢琴或管弦乐名著中改编而来;2.中外民间乐曲中移植改编而来;3.根据手风琴的性能和技巧,创作新的曲目。技术的训练则大多从已有的代表各种水平、能够循序渐进的钢琴练习曲中移植改编而来。

我国的民族乐器的发展则更是如此。二胡之所以能够从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首先应归功于刘天华和他的《二胡十大名曲》,可以说,没有这十大名曲的出现做基础,就不可能确立二胡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然而二胡能有今天的水平和辉煌的成果,还应归功于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历代优秀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们不断的创作、科研和教学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这种乐器发展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前,电子琴这一乐器要想得到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不断发展,使这一乐器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就不能满足于当前的轰轰烈烈,必须扎扎实实在学校、艺术团体、群众文艺辅导等方面的材料建设上下功夫。要动员团结尽可能多的人进行编创乐曲的工作。只有曲目的不断充实、丰富和提高,电子琴的教学、辅导、传播才有不断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