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价值

邓兆旭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微创介入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血管造影方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采取选择性血管DSA检测方式,同时对当中34例患者予以垂体后叶素经动脉导管灌注或动脉栓塞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阳性共37,阴性共11例。经介入治疗后的34例患者中完全止血患者29例,不彻底止血2例,48h后再次发生出血2例。结论经导管动脉垂体后叶素灌或动脉栓塞后,可使患者消化道迅速止血。于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血管造影方式诊断与介入治疗,对出血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有效肯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管造影;诊断;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消化道出血经常可见,其出血原因多数可诊断并于治疗后止血,但若患者大量出血,经内镜检查后又无法确定明确病因,血管造影检查便突显出重要意义[1]。血管造影既可表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同时可由导管动脉灌注药物或栓塞进行止血。早期确定出血原因与部位,对及时制订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尤为重要[2]。现将我院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与治疗的过程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19例,年龄界于26-78岁,病史8h-3年,17例于血管造影前已由内镜明确出血原因或有手术史,31例出血原因不明,症状为腹痛、呕血、便血、血压下降以及大量黑例。

1.2方法

1.2.1造影方法

Seldinger技术为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造影方法。经股动脉使用5FYashiro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实施插管。为缩短检查时间,最短时间准确找到出血部位,造影血管确定标准应根据临床表现、钡餐检测或内镜决定。若血管内无出血情况,即依腹腔动脉、肝动脉或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下动脉、胃动脉、脾埃及进行逐次检查,向血管内灌注非离子对比剂后进行DSA或者数字电影检查。

1.2.2介入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部位确定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

若患者出血部位为肠系膜上下动脉,导管无法超选择性实施向相应靶动脉插入,因此需实施垂体后叶素灌治疗。本次34例介入治疗方法患者中,23例以0.2U/min的速率经靶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20-30min,而后进行造影复查,若仍出血改为0.4U/min的速率再次经靶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20-30min,而后再次血管造影,检查是否仍有出血现象,若停止出血可将导管拔出。但为防止有无法及时开展外科手术的患者再次出血,因此其中7例患者予以留置导管,以0.2U/min的速率经靶动脉持续灌注垂体后叶素持续30h,完全停止出血后方可拔管。本次研究中共11例患者使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颗粒实施动脉栓塞治疗,其中由胃左动脉原因引导出血的患者4例,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为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引起出血患者2例,均采取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

2结果

2.1选择性动脉造影

在本次48例患者中,造影检出阳性者37例,阴性者共11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77.08%。其中血管发生异常改变者33例,造影液剂外溢者15例;16例肿瘤性病变者(见下图1、图2),5例血管畸形,6例消化道溃疡,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血(见下图3),2例患者胃粘膜广泛出血,4例憩室,2例肝动脉出血。

图3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

图4与上图3为同一病例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

2.2介入治疗

经介入治疗的34例患者中完全止血患者29例,不彻底止血2例,48h后再次发生出血2例。

3结论

消息道出血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急症其中之一,其出血原因多数可诊断并于治疗后止血。虽然对消化道进行钡剂造影可检出消化道内病变,但管壁内血管性病变以及粘膜下病变较难检出,其次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通常来说无法接受此检查方法[3];实施放射性核素静脉法扫描虽然具备可检出活动性出血的高敏感性,但在诊断出血部位上准确率差。内镜虽然可检出大多数出血原因及部位并可进行治疗,但若患者大量出血,经内镜检查后又无法确定明确病因,血管造影检查便突显出重要意义。UdenPul曾在研究后证实,于术前行血管造影和不造影,患者病死率比例为15%:50%[4]。血管造影既可表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同时可由导管动脉灌注药物或栓塞进行止血。早期确定出血原因与部位,对及时制订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尤为重要。

在临床上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多为动脉栓塞以及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加压。通常来说为综合考虑病变性质与出血部位,对于导管较难接近病变、出血溃疡面较小者多选择灌注垂体后叶素方法治疗。动脉栓塞方法虽然可迅速止血,但同时有导致肠缺血坏死的可能,根据报道统计约有近30%患者因动脉栓塞引起肠缺血坏死[5]。目前临床上栓塞治疗颇具有争议性,因栓塞肠系膜动脉之后,肠壁极易缺血坏死,但笔者经验研究以及收集大量参考文献发现使用直径为110-580μ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消化道安全可行,同时应严格将栓塞剂用量最小化控制,若出血停止须即刻停止栓塞,可避免发生严重缺血性损伤。在本次研究中,经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中完全止血患者28例,止血率高达85.29%,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经导管动脉垂体后叶素灌或动脉栓塞后,可使患者消化道迅速止血,为外科手术争取到宝贵时间。因此,于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取血管造影方式诊断与介入治疗,对出血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有效肯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咏华,张欣,周佳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联合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8):64-67.

[2]杨健,杨敏玲.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4):266-268.

[3]陈鹏飞,任建庄,韩新巍,等.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111-115.

[4]谢强.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94-95.

[5]宋权,王朝华,谢晓东,等.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