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临终关怀相关文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2014年国内临终关怀相关文献分析

王婷婷

王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210002)

【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1月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临终关怀文献,揭示我国临终关怀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词,检索2014年万方数据库,下载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101篇,逐篇阅读,筛选出文献共91篇。其中,项目基金课题文献9篇,包括国家基金1项,省级基金4项,市级基金2项,院级基金2项。结论我国对临终关怀的研究尚处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阶段,了解世界各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加强临终关怀的理论学习,坚持在实践中运用临终关怀的措施,将有助于指导今后的临终关怀工作,促进临终关怀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临终关怀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096-02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送走、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临终关怀,是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临终关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与尝试了多种适合我国的临终关怀。现对2014年国内有关临终关怀文献进行分析汇总,以便为今后我们临终关怀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更深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筛选文献

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14年的文献,一共检索到各类文献计101篇,依照最新顺序排列,进行逐篇阅读。剔除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文献,选出对临终关怀进行具体论述的文献91篇。

1.2收集文献信息,自行编制资料收集记录表。具体内容包括发表时间、文献题名、作者单位、发表期刊、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基金项目等等,将91篇文献通篇阅读,运用资料记录表进行收集文献信息并分析。

2结果

2.1文献的基本信息

2.1.1时间分布

91篇临终关怀文献,其中一月份发表17篇(18.7%),二月份发表15篇(16.5%),三月份发表文献为14篇(15.4%),四月份发表文献为21篇(23.1%),五月份发表文献为13篇(14.2%),六月份发表文献为8篇(8.8%),七月份发表文献为2篇(2.1%),八月份发表文献为1篇(1%)

2.1.2地区分布

文献发表量最多的地区为山东省,共8篇(8.8%),其次是江苏省和云南省,各7篇(7.7%),其余分别为:四川、湖北、上海、广东各6篇,浙江5篇,北京、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各4篇,天津、广西、新疆各3篇,重庆、湖南、河北、辽宁、青海各2篇,贵州、陕西、福建、吉林、安徽各1篇。

2.1.3科研基金资助分布

注明科研基金项目的文献共9篇(9.9%),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献1篇,省级基金项目文献4篇,市级基金文献2篇,医院内部基金项目文献为2篇。

2.1.4文献第一作者的单位分布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大多数是医院,共66个(72.5%),高校类13个(14.3%),社区有9个(9.9%),社会养老机构没有,干休所仅有3个(3.3%)。

2.1.5文献发表的期刊名

文献所刊录的期刊前五名依次为医药前沿(10篇),医学与哲学(9篇),医学信息、中国保健与营养(各8篇),护理研究(4篇),中国医学伦理学、健康之家、大家健康(各3篇)。刊录的护理学期刊有7种,共13篇,占14.3%。

2.1.6文献研究的疾病种类

文献中,以患某种具体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共53篇,其中针对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文献居首位,占2014年现有此类文献的52.7%。见表1

表1

疾病种类篇数

艾滋病1

多器官衰竭1

肿瘤48

肝衰竭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肾病1

合计53

2.1.7文献中的研究对象

在91篇文献中,以具体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共有84篇(92.3%),其中,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60篇,包括特别注明老年患者的2篇,青年患者、儿童患者、新生儿各1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17篇;以患者家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1篇;其余的都是以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共6篇,包括以护士为研究对象的4篇,护生1篇,医务人员及医学生1篇。

3讨论

3.12014年我国临终关怀的研究现状

3.1.1我国临终关怀研究工作在不断进步

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以来,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朱海玲等人研究的关于1988年—2010年国内临终关怀模式文献显示,20年内关于临终关怀模式的研究速度相对缓慢,分析可能的原因:社会观念落后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但是,分析今年的文献显示,目前我国关于临终关怀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在医学科技全球化形势的影响下,随着精湛医学技术及先进医护理念的引进与尝试,临终关怀工作也得到了质的提高,无论在文献发表数量方面,还是课题基金资助的分布情况,都体现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进步。

3.1.2我国现有临终关怀的研究多集中于肿瘤病患者。在发表的91篇以临终关怀为主题的文献中,有53篇以具体的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肿瘤患者的文献达48篇,占此类文献的90.6%。临终关怀是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为目的,安静祥和地度过生活中最后时刻,临床上有很多疾病终末期的患者需要得到此类的照顾,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肿瘤患者,这也是当前我们临终关怀研究的一个局限。这也应该是今后临终关怀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及全面发展的可行之处。

3.1.3我国临终关怀研究以护理领域居多分析发表的文献内容,91篇文献主要以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居多,文献量为55篇,占60.4%,其中基金课题有3项,显示出临终关怀在护理领域的重要性及国家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重视。研究我国临终关怀研究现状有5篇,从伦理、理论方向进行研究的有14篇,其中含有4项基金项目,证实了国家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典型的临终关怀队伍是由注册护士、内科医生、心理学工作者、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和牧师、法律顾问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团队[3]。在今后的理论及时间学习中,还有待众多学科的领头人加入对临终关怀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临终关怀的更进一步发展。

3.1.3我国现有临终关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医院。在91篇文献中,以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发表的文献有66篇,占72.5%,以社区为单位的仅有9篇,占9.9%。据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底,全国城乡部分和全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共有约3300万,我国早已步入老年化社会。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卫生服务必须贯彻“社区化原则”,因此在社区中加强临终关怀理论的学习,对社区工作人员加强临终关怀的专业培训,更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促进临终关怀在全社会的普遍发展。

3.2我国现有临终关怀在研究及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现有的临终关怀缺乏对临终患者亲属的关注,这与朱海玲等人的研究相一致。死亡带来的悲痛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死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人格改变[2]。在今年已有的91篇文献中,仅有1篇以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关怀患者家属依然是今后临终关怀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对于青年患者、儿童患者在今年的文献中也有所体现,表明此前大家关注的焦点为老年患者,如今尽管篇幅不多,但已有所突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各类年龄层次的患者、针对患者家属及各类疾病患者的临终关怀的实施及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加深对临终关怀的认识,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3临终关怀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形势

‘逐步完善医疗制度保障化,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3],是我国临终关怀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各地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如北京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和松堂医院;上海的十几家临终关怀机构,南京鼓楼安怀医院,浙江义乌市关怀护理医院,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等,目前中国大约有1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几千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另外,生前预嘱协会已经应运而生,在协会会长罗点点老师的带领下,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正积极参与到对疾病终末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行列,在2014年的两会上协会的专家委员也提交了关于推广“生前预嘱”和建立缓和医疗病房的提案,这是一项体恤民生、利民利国的作法,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意愿,相信这一重要举措必将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体制逐渐将预防疾病和保健作为重点,必将推进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史宝欣.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27.

[2]李菀,李峥.中国内地实验性护理研究发展的研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24—328.

[3]王庆.临终关怀的社会价值与国内未来发展趋势[J].科教文汇,2014,268(2A):95—96.

[4]朱海玲,史宝欣,王丽娜.国内临终关怀模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护理研究,2011,5(25):1217—1219.

5]盖晓燕,贺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87—289.

[6]钟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现状、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吉林医学,2014,35(6):1287.

[7]周莹,陈肖兰,蔡榕华,杨宝燕,陈建能,阮端端,郑瑞丹.4例急性妊娠脂肪肝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抢救与护理[J].肝脏,2014,19(1):77—79.

[8]瞿盼,黎菊.15例青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6中):530.

[9]唐阳,冉伶,孟福丽.成都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养生,2014,6:285.

[10]钱玉婷.护生对死亡教育认知的调查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3:20.

[11]刘凯军,黄瑞峰。王吉荣.军队干休所卫生所对临终老干部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与基本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4):380—381.

[12]张洁.论营养支持疗法在一例先天性肾病临终关怀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4:2122—2123.

[13]王野,周慧,潘思宇.“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探索带.2014,3(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