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进展

康飞宋良树杨浩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00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应用影像学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脑血管造影将造影剂注到患者脑血管内,以X线方式扫描患者的血管系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影像,而且使用造影剂剂量较少,能及早帮助临床确诊和治疗,可是,对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本文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对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此为临床疾病确诊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分析如下。

关键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脑功能障碍,在临床疾病中要占到10%左右,而且此病致死率仅低于恶性肿瘤,即便临床抢救成功,存活后遗留失语、偏瘫等症状的患者也达到50%以上。近些年来,临床已广泛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2],为保证患者临床治疗安全,临床需要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DSA术后并发症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综述如下。

一、数字减影全脑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1.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研究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在穿刺部位容易出现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或皮下瘀斑等并发症,临床发生率可以达到4-15%[3],DAS术后发生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总并发症中要占到65-70%。研究发现[4],穿刺发生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穿刺部位选择的过高或者过低,血管壁受到多次的穿刺,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再加上术后止血不当,抗凝过度,穿刺肢体发生制动不良,患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等[5]。血肿是由于穿刺插管后产生的并发症,完成DSA造影操作后,医务人员要以三指压迫法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对患者的血常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以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临床也可以选择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患者穿刺处的压迫止血,能减少穿刺处发生并发症。局部血肿、淤血可以选择50%的硫酸镁对穿刺处进行湿热敷操作,以此帮助缓解血肿和淤血情况。穿刺处容易发生假性动脉瘤,因非动脉前壁穿刺、压迫操作不当等引起,未及时发现或操作,会导致瘤体扩大,周围组织、神经、血管等也会不断受到压迫,导致疼痛,甚至使股神经受到损伤,发生破裂,甚至发生大出血。所以,一旦发现疑似假性动脉瘤,要以血管超声多普勒确诊,保证穿刺准确,实施正确压迫和止血动作[6]。

2.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研究

DSA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多为操作过度,血管内皮受导管刺激,过量使用造影剂及患者自身合并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致病[7]。一旦发生脑血管痉挛后,患者临床会表现出头痛、头晕、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有些患者一侧的肢体有明显的无力感、麻木感,在术后12-24h内为高发期。研究发现[8],血管痉挛时间过长,血流会减速,导致血液黏度过大,形成血栓,甚至引起脑卒中。DSA术后皮质盲也是血管痉挛引起,只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才能防止发生脑缺血或缺氧,避免患者脑神经功能受损[9]。手术时要提高医师熟练度,从而缩短时间,减少造影剂用药量。可以选择术前2h用尼莫地平,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是否产生头痛、头晕、呕吐等症,分析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时要及时给予患者用药,进行解痉、镇痛和扩张血管等操作[10]。

3.急性脑梗死并发症的研究

DSA术后容易发生急性脑梗死,这是由于术中操作不当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形成血栓,临床表现出呕吐、烦躁、大小便失禁和肌力下降等症状,多发术后3h内[11]。研究发现[12],当血液长期在高凝、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状态下,会形成动脉内血栓。发生急性脑梗死以后,患者脑组织会有明显的缺血和缺氧,患者脑功能也会发生障碍,只有帮助患者恢复大脑的血供,才能恢复脑细胞功能,减少致残率与致死率[13]。术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与症状,及时发现处理,才能为临床进行溶栓治疗提供安全保障。给予患者全身肝素化,能避免导管壁形成血栓。由于DSA操作时间缩短,术中很多时候不需要进行肝素化操作,一旦发现形成了斑块,可以用导管、导丝处处理,避免斑块发生脱落,将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减少致率与致死情况发生。在常规扩张脑血管、活化细胞、降低血液黏度等操作时,还要应用脑动脉注射溶栓法,可以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14]。

4.造影剂所致并发症的研究

DSA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造影剂也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可是,临床造影剂所致并发症仍较多,包括血液替代、胃肠道、过敏样等反应,甚至引起造影剂肾病[15]。造影剂大多是非离子型的碘普罗胺及碘海醇等,毒副作用较小,但是容易发生过敏样反应,包括面色潮红、多汁、皮肤瘙痒、头痛及呼吸困难等,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而碘造影剂会引起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肾功能损伤以检测血清肌酐<115mg/dL,72h内检测肌酐增加>25%为标准[16]。可见,要了解患者的过敏病史,操作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做好预防处理措施,例如:提前肌注盐酸异丙嗪或术中注射地塞米松等方式,同时要控制造影剂用量与注射速度,能有效预防发生造影剂所致并发症[17]。

5.周围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造影剂使用后容易形成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下肢制动时间过长,包扎过紧,自身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黏稠度过高等原因,都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临床主要表现出下肢麻木感,肿胀,无脉及皮温过低等症状。术后要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记录皮温和皮肤色泽变化,控制弹力绷带包扎松紧程度,以能起到止血作用,也要防止形成血栓的力度为标准[18]。

6.不明原因并发症的研究

一过性意识恍惚、癫痫样、皮质盲等均为不明原因所致的并发症,临床发生率达1-12%,这些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和脑血管痉挛、药物毒性、操作刺激、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等相关。皮质盲认为可能和脑血管痉挛、药物毒性相关[19]。术后以MRI为患者检查头部是否存在造影剂沉积,可以确定是否会发生皮质盲。所以,医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从而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同时也要减少术中造影剂使用剂量。有时患者还会发生尿潴留、失眠、腹胀、感染等并发症[20]。

二、数字减影全脑造影相关因素的研究

我国对数字减影全脑造影相关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有研究提出,相关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些并发症发生和患者年龄、医师水平、操作时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患者年龄越大,手术操作时间越长,造影剂使用剂量越大,最终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大。可见,并发症和患者年龄、病情、造影时间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表明相关因素对数字减影全脑造影术后并发症也有较大的影响,临床要注意相关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21]。

三、小结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上也推广应用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成像(CTA)等技术,这些无创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不能完全取代DSA,而DSA也仍为临床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这种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对患者会造成创伤,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可是总体分析,DSA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仍具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睿,董莹莹,陶涛涛,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4例处理经验总结[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0):26-27.

[2]李倩云,赖小玲,岑晓婷.应用流程图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7,41(4):354-356.

[3]汪靖,曾栩蕊,陈蕾蕾,等.思维导图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15,12(36):92-94.

[4]王军文.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16-19.

[5]赵美英,王润青,刘威,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85-86.

[6]张振帅,周欣,白金平,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1):85-86.

[7]韦扬韬,韦玉鲁,韦建华.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10):150-151.

[8]张宏祥.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46-47.

[9]甘宗仁,李桂心,邓德旺,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7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136-138.

[10]谢名洋,杜端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5):868-870.

[11]娄雪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135-136.

[12]金涛,朱广军,韩光,等.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源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1):98-100.

[13]邓明,林翠君,秦忠宗,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12):41-84.

[14]刘康,缪南东,任勇军,等.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6(1):73-76.

[15]王友凤.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206-207.

[16]周军荣.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医疗装备,2018,31(11):105-107.

[17]王晓东,范丽勇.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70-72.

[18]赵娟.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229-230.

[19]马洁卉,刘新献,孙丹,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脑梗死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7):528-531.

[20]刘香.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194-195.

[21]苟煜,张义,罗亨勤.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1(1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