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义老师补肾填精法论治颈椎病的经验浅谈

/ 2

周国义老师补肾填精法论治颈椎病的经验浅谈

柳广运漆成军马自俊

平凉市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介绍周国义老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在肾与颈椎病相关理论指导下,以补肾填精法为主分初期、中期、末期三期治疗颈椎病。

【关键词】补肾填精法;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9.2;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113-01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颈椎间盘自然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劳损及感受风寒湿等六淫外邪而导致的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认为正虚是发病根本,外感六淫是始因,它与肾的功能盛衰密切相关。笔者有幸师承于我市著名中医专家周国义老师,亲睹老师从痹论治颈椎病、妙用分期补肾填精之法,疗效显著,经验丰富。现将所见所学所悟浅陈于同道。

1肾与颈椎病的关系

颈椎病以中老年人多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现代医学按其常见症状和体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六型,涉及四肢、躯体至内脏等众多部位的异常变化。目前西医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选择,效果不尽理想,且各有利弊。周老师着眼中医学整体观,但又重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是以肾虚为本的基础上,尤其以肾阳虚为重,劳损或感受外邪为标的而导致气血失和、痰瘀内结、经脉不遂而发生的一类疾病。先浅析肾与颈椎病发生的生理学,病因学及病理学的相关关系。

1.1肾是颈椎病发生的生理学基础《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所谓精,依《灵枢?本神》为“生之来”者,即指先天之精气。这种生于肾之先天精气,即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及形体的盛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衰,形体皆极。《内经》中也指出,肾“其充在骨”,“肾生骨髓”,“肾主身之骨髓”。由此可见,肾的功能是直接涉及与颈椎病发生相关的生理基础。显然,椎间盘退变以及颈椎椎体的病理改变与肾气是否充盈、骨与髓能否得到滋养紧密联系。颈椎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椎间盘持续渐进的退变过程。现代研究表明,椎间盘的老化始于20~30岁【1】,至5O~6O岁时趋于加重。这与《内经》所言肾气之盛衰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

1.2肾虚是颈椎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素问》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有先、后天之别,为肾、脾所主。先后天之气在疾病发生中均起着关键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日:“夫精者,生之本也。”故中医学有“肾为百病之源”之说。同时,肾主水,肾的气化功能失司,可致人体在水液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日久造成脾肾两亏,痰湿内生。而脾主肌肉,四肢,脾胃的温阳灌注皮肉筋骨功能减退,就会造成颈椎运动的原始动力,即头颈项背部肌肉的活动和调节的动力平衡遭到破坏,易引起颈椎失稳,也是发生颈椎退变的始动因素。肾精亏虚,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故而“风寒湿三气杂至”,方能“合而为痹也”。显然,肾气充盈将减少颈椎病发病的机会。当然,肾之精气生成与消耗亦非孤立存在,与其他脏腑之盛衰亦密切相关,尤与肝脏、脾脏关系密切。

1.3肾虚是颈椎病发展的病理学基础肾气不足,不仅成为颈椎病发生的基础,亦成为颈椎病发展的基础。尤其当外邪由表及里传变时肾气亦随之衰败。《素问?痹论》日:“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必舍于肾。”可见,骨病日久,必累及肾,导致肾精益亏。肾“主骨、生髓”,为“十二脏之根”,故肾气亏损,进而会导致脏腑、骨节及全身各组织的病变。显然,颈椎病由表及里演变为“五脏痹”这一过程与肾精不足、五脏不安密切相关。

2补肾填精法治疗颈椎病应分期论治

肾虚是颈椎病的基本病理环节,因此周老师在治疗颈椎病时依据疾病本身的标本缓急的转变特点分期论治。正如《存存斋医话稿续集》所云:“治病初、中、末三法,大旨初宜猛峻,中宜宽猛相济,末治宜宽缓。”

2.1初期治疗痹证初期,外感六淫之邪,正气尚足,病情轻浅,病势较缓,可从皮痹进行论治,不使外邪传变入里。《素问?痹论》云“痹在于皮则寒”。寒为阴邪,易袭阳位,此处指凝滞、收引之义。所以此病早期的辨证要点是颈项部疼痛、拘挛不舒,并伴有外感表证,如恶风畏寒、头痛、发热、汗出或无汗、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等。所以,治疗上根据外感六淫的不同而施治。风寒者用桂枝汤或葛根汤,风热者用银翘散,暑湿者用羌活胜湿汤。对于老年患者或平素体弱者,主张以祛除外感之邪为主,而佐以补肾之品,如杜仲、山萸肉、仙灵脾等,可助正气抗邪,鼓邪外出。

2.2中期治疗痹证中期,外邪入里传变,正气逐渐耗损,病性由实转虚,病情较重,病势较急。《素问?皮部论》日:“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可见,邪气入里,首传经络,故皮痹不已则传为脉痹。《素问?痹论》曰:“痹在于脉则凝而不流。”血凝不流则为瘀,若累及骨则为骨痹,累及筋则为筋痹,累及肌肉则为肉痹。所以,颈椎病中期主要表现是以剧烈疼痛、眩晕、麻木、酸楚、重着、屈伸不利、舌质紫、脉弦滑等为特点。病理改变为经络不遂、血脉闭塞为主。治疗上主张以活血化瘀,温筋通络为法,方如血府逐瘀汤或补阳还五汤等;气虚者合用补中益气汤,偏于湿热者合用当归拈痛汤,偏于痰湿者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偏于胆热者合用温胆汤。此时应用补肾药,常选用桂附八味丸等进行加减,使肾气充足,一者可帮助消散瘀血,二者可以防止“骨痹内舍于肾”。此正合张仲景“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及叶天士“务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未病先防的治疗原则,可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展。同时,肝失疏泄引起的气血精液运行障碍影响颈部气血经脉运行紊乱,阴阳平衡失调,也会出现经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在临证中应注意配合疏肝理气,补血柔肝药物的使用。

2.3后期治疗痹证末期,肾气愈发亏损,病情持续加重。《素问?痹论》日:“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可见,五体痹日久不愈,耗伤正气,进而传变为五脏痹。所以,颈椎病晚期,五脏亏虚,精气不足,经脉不遂,不通、不荣则痛。五脏虚损多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但由于肾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治疗上以补肾填精为主,常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素问.痹论》曰:“痹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治疗时兼亦补益脾胃及养肝之法。对于肾虚者,用药前先辨阴阳,肾阴虚可采用熟地黄、何首乌、知母、鳖甲、女贞子、龟板胶或左归丸等以滋补肾阴。而肾阳虚可采用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杜仲、菟丝子、补骨脂或右归丸等方药以温补肾阳。

参考资料: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