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社会功能康复的促进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社会功能康复的促进效果分析

丁颖

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社会功能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分,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促使其社会功能康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循证护理;社会功能;促进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其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属于多因素疾病[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易感素质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等均与其发病存在关联。本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社会功能康复的促进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4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6.284.75)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394.82)岁。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等。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还包括责任护士和护理人员。在成立小组时护士长应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且要在成立小组后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1.2.2护理方案的制定

在成立循证小组后,小组长应组织成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其病情并找到影响其社会功能康复的因素。根据临床实践,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家属和其它患者沟通的情况等。在明确患者的影响因素后,要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寻找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护理方法,然后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查阅的临床资料完成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

1.2.3护理方案的实施

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护理。首先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做好病房环境、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做好基础护理和病区清洁,其次,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书法和绘画训练或体育锻炼,以及庇护工场工作,为患者制造相互接触的机会,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提升其适应能力;再次,护理人员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财务相应的健康宣教。主要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让其对自身病情有更好地了解。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并为患者讲解治愈出院后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治疗。同时,对患者家属讲解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在患者需要外出时,护理人员应先征得主治医师的同意,并且要让患者家属在患者外出时全程跟随。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社会功能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完成,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满意度调查用自制量表完成,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

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在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后经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易激惹、抑郁和焦虑以及认知缺陷等症状,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的情况,导致其治愈后不能正常融入社会,影响其生活质量[3]。

循证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研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找到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措施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让患者的治疗得到有效保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治疗后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与外界接触较少,并且因自身疾病原因难以与他人完成正常交流,加上患者所处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出现社会功能缺陷[4]。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其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得到提升。

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社会功能康复的促进效果进行分析,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有效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靖.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用药依从性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2):74-76.

[2]吕红.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1):152-154.

[3]沈福琼,黄文琴.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9):3055-3057.

[4]董美芝.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