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单元教学法”的优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例谈“单元教学法”的优劣

张艳梅

张艳梅(河南省商丘市第八中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41-01

摘要:“单元教学法”就是把几篇体裁相同或者内容相近的文章安排在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模式,以一个单元为备课单位。“单元教学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的确立及活动课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综合性是单元教学的主要特点。语文教学一则要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则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单元;教学

语文教学一则要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则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学科,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科技人员、创造者等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学则是关键的手段之一,这主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新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本单元共安排了《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蝈与蛐蛐》和《夜》5篇诗歌。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全词容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够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雨对生活在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觉得亲切可爱,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采用象征的手法以“星星”为意象,以情景变换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教学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学生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体会其内涵,结合自身的体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体味诗歌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我认为单元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和间断性,能够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若能于提问法、讨论法、咨询法、讲练法等其他教学法结合运用,我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单元教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为总体把握阶段,先具体教学每篇课文前,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每篇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目的和方向,这一阶段是单元教学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分课学习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具体化,也是关键,每篇课文要围绕本单元的重点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细致深入地说明课文的内容,写法等有关知识,特别是对本单元中各篇的相同和个别重要讲清,为下阶段创作有利条件。

第三段为比较总结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前两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阶段,也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学生掌握了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和特点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总体上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从而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首先,语文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人类的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都是用语言文字记录并传授给后代的,而学生最终又会回到社会中去,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社会,改造世界。

其次,语文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教材内的选用和编排,都是经过编者的精心设计的,就文章本身而言,每编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这些都渗透在语言文字中。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无论是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与它的内容的丰富性紧密相连的,在语文教材中,有祖国壮丽的河山,有灿烂的人类文明,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有异要的风情,真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情世事、经验教训无不包融的“大百科全书”。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学,即每学习一篇课文,就把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练习题答案等等一一向学业生宣读,让学生被动接受,一课讲完,全课的结束就告结束,将它束之高阁,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开展学生智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把每篇课文相对孤立起来,对教材的理解割断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现行的义务教育九年制初中语文教材编排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重点和编排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二阶段(二、三、四学期)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三种表达方式依次安排三个学期的训练重点,课文按照表达方式分类,第三阶段(五、六学期)着重培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可见,初中语文教材每一阶段每一学期的每一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要点,针对这一编排特点,我认为采用单元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单元教学法”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最终目标,教材的选择也要为读写训练服务,因此,本实验主张针对每册的各项训练内容,将全册教材在删减的基础上重新编排授课顺序,可以把某一单元中的某一篇更能体现另一单元读写重点的课文挪到那个单元中去,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单元教学法的缺点是:教科书在编排文章的时候,不能够把所有的这类文章都安排在同一个单元。我们这样不能就认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所取舍,在独立思考教学的时候,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