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干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胫骨干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分析

万新河

万新河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4375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03-02

在四肢管状骨骨折中,胫骨干骨折最为多见。对横行骨折,短斜形骨折,多主张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我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用内、外固定的方法共收治40例,现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6~68岁,平均33.2岁。车祸伤20例,跌伤10例,压砸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0例。骨折部位;上段20例;中段10例;中下段10例;横形骨折25例,短斜形骨折15例。伤后就诊时间为2~19小时,平均9.6小时。

1.2临床治疗

随机分内固定组(30例)、外固定组(10例)。内固定术后辅以长腿石膏托外固定半月,拆除石膏后即行上下关节的功能锻炼并逐渐负重。外固定组骨折断端麻醉后行手法复位,长腿石膏托固定于屈膝10°~15°、踝背伸90°;至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无移位和疼痛时,拆除长腿石膏。包扎时注意做好胫骨髁及髌骨的塑形,以减轻胫骨的旋转活动,其外形略似髌腱承重假体,使承重力线通过胫骨髁经胫骨干达到足跟。约6周后,不负重,小量活动膝关节;继续固定至术后10~12周时拆除石膏充分锻炼上下关节,并逐渐负重。

1.3治疗效果

外固定组多不能解剖复位,与内固定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感染、筋膜室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47);伤后半年,骨折均愈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2)。

2.讨论

本组病例骨折的复位,加压钢板基本能使胫骨干解剖复位,髓内矩形针2例断端有错位,但轴线良好,上下关节面平行;带锁髓内钉3例断端有错位,但能保证力线和和防止旋转。外固定难以使断端解剖复位,对骨折的稳定性差。内固定能使骨断端解剖复位,且半年后均能骨性愈合。有报告石膏外固定易出现骨不连和畸形愈合,故使用越来越少。本外固定组的对位不良,延迟了骨折的早期愈合,并使功能锻炼也推迟。

内外固定的疗效分析及优缺点:内固定缺点是切开复位,创伤增多,埋下了感染的隐患,内固定物易松脱、断裂。但本内固定组随访1年以上,无1例切口感染及开放性骨折处的软组织感染缺损,也无内固定的松脱及断裂,内固定虽剥离骨膜,但因复位好且固定牢而没影响骨折愈合。内固定最大的优点是对位好及固定牢固。本组病例辅以石膏托外固定2~3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拆除石膏托后活动上下关节,并逐渐负重,1个月时上下关节可灵活活动,并可支持体重;1年后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无关节残废。单纯石膏外固定的优点:操作方便,并能按肢体的轮廓进行塑形,不剥离骨膜。单纯石膏外固定的弱点:不能很好地对位,固定不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延迟;超关节固定易使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石膏过紧易致组织坏死,过松及肿胀消退、换药、换石膏时易使骨折移位。所以,外固定骨愈合时间长,活动及负重晚,功能恢复慢。本外固定组1个月无1例能活动上下关节,3个月时仍有6例不能活动上下关节,余4例膝踝活动度均小于正常,伤后1年,膝踝活动度小于正常者仍有1例。内外固定组治疗效果,1个月时即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稳定的胫骨干骨折内固定优于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