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糖酯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几丁糖酯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李楠张鹏强

几丁糖酯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李楠张鹏强(辽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116033辽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116027)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019-02

【摘要】目的评价几丁糖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普伐他汀作对照药,共入选55例。受试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I组(几丁糖酯)22人,II组(普伐他汀)33人。分别于用药后6周、12周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同时观察肝功ALT及AST变化。结果用药12周时I组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C较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而HDL-C、LDL-C无明显变化;II组TC、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时几丁糖酯与普伐他汀组比对AST有所降低,对肝功ALT无明显影响。结论几丁糖酯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降脂作用弱于普伐他汀,但用药前后胆固醇无明显降低(P<0.05),对肝功无损伤。

【关键词】几丁糖酯高脂血症普伐他汀

几丁糖酯是以海洋甲壳类动物为原料[1],运用提取分离和分子修饰等技术获得的海洋药物。研究表明,几丁糖酯与调血脂有关。本研究以他汀类药物为对照,评价几丁糖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材料、对象与方法

1.1试验设计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设计。

1.2病例选择入选标准年龄18—70岁,保持平常饮食,空腹12小时后采血,血清胆固醇TC≥220mg/dl(5.72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0mg/dl(3.64mmol/l);合并或不合并甘油三脂(TG)200~399mg/dl(2.26~4.51mmol/l);合并或不合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0mg/dl(1.04mmol/l)[2]。

排除标准对半年存在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肝胆疾病、糖尿病患者;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肝肾功能障碍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及近4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过敏等情况排除其外。

剔除标准失访;在入组后出现严重躯体疾病者;未按研究方案规定服药、连续3天未服药者;未按规定复诊者;疗程<77天者。

1.3药品几丁糖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50mg/粒),普伐他汀(日本三共制药公司.10mg/片)。

1.4分组及给药所有入选者提前行2周的安慰剂/饮食控制处理,之后进入12周的药物治疗期。受试者(55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I组为几丁糖酯组(22人),给予几丁糖酯200mg,2次/日,II组为普伐他汀组(33人),给予普伐他汀纳10mg,1次/晚。

1.5观测指标用药前及用药12周时分别检测TC、HDL-C、LDL-C、TG以及肝功ALT、AST水平。

1.6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处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受试者:I组(几丁糖酯组)中男性13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60.32±15.63岁),2例未完成研究;II组(普伐他汀组)中男性18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61.48±14.89岁),全部完成研究。两组间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降脂作用I组(几丁糖酯组)用药12周后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TC较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HDL-C、LDL-C无明显变化(表1)。

II组(普伐他汀组)用药12周后,TG、TC较用药前明显降低,HDL-C、LDL-C无明显变化(表2)。

组间比较显示:用药12周后,普伐他汀降TC、LDL-C作用显著优于几丁糖酯组(图1、图2)。

表1

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

0周6.38±0.832.13±1.051.65±0.423.55±0.67

12周5.75±1.31△1.81±1.16△1.69±0.453.31±0.91

表2

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

0周6.72±0.982.40±0.841.42±0.273.71±0.98

12周6.24±1.602.11±0.86△1.55±0.343.82±1.44

Δ: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P<0.05

2.3肝功变化用药12周后几丁糖酯组与普伐他汀组对肝功ALT无明显影响,且AST较用药前均明显降低,表明几丁糖酯对肝功无损害,可安全用于临床(表3)。

表3

普伐他汀组几丁糖酯组

ASTALTASTALT

开始时23.27±8.45139.91±14.7420.09±4.29162.22±11.32

用药12周19.02±8.63△138.40±11.9016.13±3.98△156.27±13.48

Δ: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P<0.05

3讨论

几丁糖酯是以海洋甲壳类动物为原料,运用提取分离和分子修饰等技术获得的具有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海洋药物,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现进行II期临床研究表明,几丁糖酯具有降脂作用。他汀类药的调脂作用已明确。本研究以普伐他汀作为对照,观察几丁糖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几丁糖酯虽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要弱于普伐他汀,但在用药12周时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TC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显示有下降趋势,表明其降脂作用明确。用较大剂量几丁糖酯治疗12周后对肝功ALT无明显影响,且AST较用药前明显降低,表明几丁糖酯对肝功无损害,可安全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林友文,许晨,卢灿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医学应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1999年02期.

[2]中国血脂防治建议[J].2007;35:3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