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成功乐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体验成功乐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张伟王玉林

张伟王玉林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26100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愉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进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渐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Bandura,1977)在他的动机理论中讲到了“效能期待”的重要性。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同时,班杜拉等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如影响活动的选择,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并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正因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整合三维目标,体验成功乐趣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纳入了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课堂的生命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和直觉,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和认同。

二、挖掘人文化学,体验成功乐趣

所谓人文,不仅仅是文化的、文学的,更是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它一定也包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对科学的态度。如侯德榜在摸索出制碱法的奥秘后,出乎意料地将这一奥秘无偿公之于世,当日本侵略者来威逼时,却遭到侯德榜的断然拒绝,这些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

在学习卤代烃时,讲到研究人员首次在当地路桥区域的农田土壤中检测到二恶英类剧毒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其污染影响范围已达几十平方公里。在污染区采集的稻米、蔬菜、鱼、鸡、鸭等食物样品中也出现了二恶英类物质。并结合当地医院路桥院区癌症发病率升高的事实,以及某些老百姓关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等现象,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为报道这一事件,请写一篇简短的新闻,并给读者解释一下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从以上的化学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感到与传统化学作业的巨大区别和别出心裁。通过模仿、体验、想象、评论等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能表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在应用中的两重性,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营造和谐氛围,体验成功乐趣

一直以来,教师基本上是站在讲台上,用俯视的目光给下面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仰视老师也成了习惯。然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为此,我时常明知故犯,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姿态,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和谐的氛围。

四、加强科学探究,体验成功乐趣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研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科学探究引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再只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且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探究”特点主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自主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引导”主要是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刻意谋求的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即对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guider(向导),而不是guarder(看守)。

五、改变评价观念,体验成功乐趣

我国传统的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仅注重量化,评价手段仅局限于封闭的书面笔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人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尊重与关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不仅强调知识目标,更应强调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不仅强调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更应强调评价的促进作用。要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承认。学生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也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非常重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我们必须在了解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