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沈云妮

湖北省通山县厦铺小学沈云妮

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精气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是语文教学的“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想到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想到“文死谏,武死战”,“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想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济世情怀……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民族不朽的脊梁,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是区别其它国家、民族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把它输入我们的血液中,融入我们的生命中。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人类精神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活动,人类通过教育把社会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而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所以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也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能更好地、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足发展造就有用之才。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的教育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知识。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如古诗词、古文、小说等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如《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全面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把“国”放在心中,引用朱自清的评价“真正的爱国诗人”。并推荐读诗,课后积累背诵陆游的爱国诗篇。如:《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对诗人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也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又如教学王冕的七言绝句《墨梅》时,通过诵读,让学生领会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举办各类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讲座,讲学生感兴趣的成

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开展朝读经典、读书节活动。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大赛、猜灯谜等活动。观看表现优秀历史人物事迹的影视作品并开展讨论,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者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引导学生开展“古代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如传统节日的起源、相关传说、习俗、饮食文化等。通过调查了解、实地走访、广泛阅读有关文选典籍等,学生能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

(三)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加上时代久远,内容深奥。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诵读经典古诗文、积累传统文化,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与诗情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出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目的不仅是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

作者:沈云妮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山县厦铺小学

联系电话:13797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