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张建勇

谢浪强(广西省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卫生院53703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患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有机磷中毒病患治疗的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治疗,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经过系统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5.55%。呼吸道吸入和广泛皮肤接触中毒的病患治愈率为100%,口服中度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死亡1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及时、正确的采取洗胃,及早、足量、反复、持续正确使用长托宁,及时准确、足量的使用解磷,能够有效避免病患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机型有机磷中毒长托宁治疗阿托品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24-02a张建勇(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4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348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86例,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PCI)37例。经桡动脉CAG262例,其中行PCI117例。比较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非心脏并发症两组共发生52例,其中经股动脉25例(29.07%),经桡动脉27例(10.31%);股动脉组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比挠动脉组多(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较经股动脉组显著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非心脏并发症股动脉桡动脉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2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被频繁应用,因其为有创诊治方法,并发症不可避免[1],为此需要寻求一种并发症少的途径进行介入诊治。本研究比较我院近年来经桡动脉、股动脉两种途径进行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348例病历资料,其中经股动脉组86例:CAG86例,PCI37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2.7±5.8)岁,其中急性心梗29例,陈旧性心梗12例,稳定性心绞痛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8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糖尿病16例;经桡动脉组262例:CAG262例,PC117例,男153例,女10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2.1±6.1)岁,其中急性心梗88例,陈旧性心梗38例,稳定性心绞痛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5例,合并高血压115例,合并糖尿病4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症状、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例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非心脏并发症两组共发生52例,其中经股动脉25例(29.07%),经桡动脉27例(10.31%);股动脉组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比挠动脉组多(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病例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并发症构成比(%)χ2P

经股动脉组862529.0717.940.00

经桡动脉组2622710.31

表2两组病例各类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日渐成熟。冠状动脉造影(CAG)已作为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CAG或PCI穿刺途径主要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由于股动脉的生理结构,易于穿刺,一直以来被临床应用,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传统入径。经股动脉穿刺有其弊端,由于股动脉相对较深,术后动脉压迫时间较长,要求患者绝对平卧18-24h,患者较痛苦。因此部分患者术后血管压迫不当,容易发生出血、局部血肿及血管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动脉血栓等;PCI术后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制剂时,出血患者止血难度增大[3]。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般需住院观察,同时其治疗费用也增加。随着介入诊治技术和器材的改进,PCI的成功率逐年提高。桡动脉穿刺技术的出现,减少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从解剖结构上看,桡动脉位置较浅,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走行,因此,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另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随意下地活动,只需加压固定3-6h,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心脏并发症两组共发生52例,其中经股动脉25例(29.07%),经桡动脉27例(10.31%);股动脉组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比挠动脉组多(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主要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症,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临床特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故术前应了解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外周血管情况、高血压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穿刺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并发症中,以出血及局部血肿常见,其发生原因为导丝、鞘管或导管对动脉壁损伤所致,为避免其发生,要求临床医生熟练操作、规范操作,在遇有阻力时切忌强行推送导丝或导管。局部动脉血栓的形成可能是导管或导丝损伤动脉内膜、不正确的局部压迫止血方法或长时间压迫穿刺部位导致,术后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发现动脉血栓形成,一旦确定应立即进行处置,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4]。因此预防非心脏并发症的关键是准确、熟练的掌握穿刺技术,操作规范、轻柔,运用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较经股动脉组显著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邢正江,肖践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4):574-576

[2]韩雅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并发症的诊治现状与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7):589-590.

[3]杨春华.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31(7):27-28.

[4]佟铁壁,孙旗.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4):49-5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poisoning,AOPP)常见于基层医院的急诊治疗[1]。病患机型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易反跳、发病及和进展快,对急性有机磷病患在就诊的过程中,救治若不及时,极容易引发病患死亡。因此,在医院拯救机型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分秒必争,尽快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2]。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患4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患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所有病患年龄均在20-75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34.5岁。所有病患中农民30例,其他10例,其中皮肤中毒者5例,口服中毒35例,病患住院时间为一周至半个月。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湿冷、肺水肿、呼吸困难神志模糊等现象。中毒种类包括:甲胺磷13例,乐果7例,敌敌畏10例,敌百虫5例,对硫磷(1605)15例。其中流涎10例、头晕20例、腹痛15例、头痛20例、恶心10例、二便失禁5例、呕吐8例、多汗9例、腹泻12例、瞳孔缩小5例、呼吸衰竭6例、肌肉颤动9例、神志模糊11例、心率变缓4例。对病患的镇墩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判断。

1.2方法

针对通过皮肤吸收中毒的病患应立即采取迅速撤离中度现场的措施,将病患的衣物和鞋袜及时去除。将病患的指甲剪去,有生理盐水和清水、肥皂水及时清洗病患的皮肤、外耳道、毛发和手部。对于敌百虫中毒的病患应禁止使用肥皂水清洗。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将病患的头发剔去再对其头皮进行清洗。在清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禁止使用能促进吸收的酒精和热水。病患眼部若遭到污染时用生理盐水或者是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进行清洗,敌百虫中毒的病患应禁止使用碳酸氢钠。使用碳酸氢钠清洗之后,还应继续使用清水冲洗10分钟,以保证眼部污染全部清除。针对口服中毒的病患应使用探咽催吐,对病患采取彻底的洗胃措施。对于中毒严重濒临死亡的病患,先让病患使用足量的解毒药,待病患的病情足够稳定之后再对其实施洗胃措施。对病患进行洗胃处理时应多食用插管洗胃的方法,反复使用大量清水和生理盐水进行洗胃,知道病患洗出的液体没有农药的气味。在对病患进行洗胃处理之后均灌注25%硫酸镁200ml导泻。对所有病患实施的基础治疗使用抗碱性的长托宁。另外根据病患中毒的情况选用不同浓度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浓度有1-2mg、2-4mg、4-6mg。在病患治疗期间,病患在首次注射肌肉注射液体后的6-8小时注射前一次一半的剂量。对于冰环其他的症状,可以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形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护病患重要的脏器功能,维持病患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2.结果

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治疗,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经过系统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5.55%。呼吸道吸入和广泛皮肤接触中毒的病患治愈率为100%,口服中度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死亡1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有机磷中毒常见于基层医院临床急救中。该疾病在治疗中,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的特点[3]。反复使用抗胆碱药物及胆碱酯酶能够有助于病患的治疗效果。但是,抗胆碱药物的适用对象为中毒不超过72小时的病患[4]。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在治疗有机磷中毒过程中,该药物能够全面对抗烟碱样、毒覃碱作用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使用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能够针对病患的病理特征进行治疗,减少病患不良反应的产生[5]。长托宁药物治疗与阿托品药物治疗具有多重优势。治疗有机磷中毒病患医护人员使用该药物能够减小治疗的难度。长托宁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首选药物。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患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有机磷中毒病患治疗的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治疗,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经过系统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5.55%。呼吸道吸入和广泛皮肤接触中毒的病患治愈率为100%,口服中度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死亡1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度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及时、正确的采取洗胃,及早、足量、反复、持续正确使用长托宁,及时准确、足量的使用解磷,能够有效避免病患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焦林,谢蓉.急性有机磷中毒35例综合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59-160.

[2]何跃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11,29(9):9.

[3]宋国莲,黄晓玲.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2(5):22.

[4]党东辉,杨健英,张瑞新,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治经验[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4(6):467.

[5]陈传懋.238例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