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

韩夏袁建明赵赞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

摘要:滨水区是小城镇空间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让珍视这份礼物。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可以体现一个小城镇的活力,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凸显小城镇文化特质,提升小城镇的提高影响力。

关键词: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我国滨水景观建设起步较晚,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设计手法单一、千城一面、建设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等。这样的景观规划设计,并未增强小城镇人民的获得感,对城镇风貌也未提升。本文根据小城镇景观规划的特点与思路,结合案例,提出几点规划构思,以供参考。

一、我国小城镇滨水区的景观规划特点

1、充分挖掘水资源特质。小城镇水体资源和绿地资源一样极具开发潜力,只要合理进行规划建设,就可以充分展现出小城镇的个性特色和形象魅力。对于我国目前迅猛的小城镇发展现状,拥有一片自然水域会显得弥足珍贵。我国目前很多小城镇都着力对城市的水体资源进行特色挖掘,力求使其成为展现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既改善了千城一面的建设现状,又提升了整个小城镇的知名度。例如,某小城镇河道密集景色秀美,具有江南风韵。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利用江南水乡独特的水系分布及流动特征,打造了小桥流水的唯美滨水区景观。滨水区沿河绿化形成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小城镇轮廓,延续文脉,展现了独一无二的江南小城镇滨水区景观之韵味,也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休闲游乐场所。

2、完善小城镇功能,打造多元丰富的开放空间体系。滨水区作为小城镇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具有开放空间的属性并承担了相应的空间职能。滨水区景观不仅是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也是道路交通、文化休闲娱乐区等各种类型功能结构的完善、丰富和延伸。目前,国内小城镇发展迅猛,现有的小城镇格局已远远不能满足继续发展的需求,诸多小城镇开始重视滨水区景观的各项功能的开发,这为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前景与资本。

3、规划生态滨水区,建立滨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滨水区景观规划需要从景观环境的整合入手,建立多层次的滨水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我国小城镇正面临着水体污染、绿色植被遭受破坏等环境问题,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与恢复迫在眉睫。必须识别并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空间位置和联系,建立滨水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滨水区建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合理有效的滨水区生态规划,有利于防治和控制各种自然地质灾害,同时可以防止各种污染对滨水区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二、小城镇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实践

以洛阳江流域洛江区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生态、历史文脉、旅游发展、服务设施配套的设计策略的介绍,讨论小城镇滨水区的规划设计的方法。

1、概况。设计范围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洛阳江官洋桥,全长约7.5公里,总面积约85公顷,两岸设置10-40m宽休闲景观绿化带,该区段位于洛江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上。

2、规划目标。以河道为生态基地,灵活串联各个类型的景观功能节点,整合山、水、城、文等几大景观元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基地自然人文资源,景观风貌打造宜居生态、底蕴深厚的“河市印象”。设计主题可提炼为:“漫舟河市忆古今,闲踱洛江映山水”。

3、规划策略

(1)生态策略。ILD技术应用,LID是一种景观生态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起主要技术包含:都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等。本案中适合应用的LID技术包括可渗透路面、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岸线规划,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水岸植被,采用堤岸后退、挡墙结合草坡入水等形式,做到隐形提防的效果。新建挡墙优先选择生态型材料,促进河流与绿地间的物质交换,提升河道的生态性。对已建直立式挡墙进行绿化改造,提高绿量,弱化其硬质效果,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改造手法,包括:二级直立式、分级挡墙结合草坡入水、抛石护岸及松木桩护岸,使堤顶到堤脚绿地形成自然多变的过渡。植被规划,整体植被的物种选择和风貌控制:植物规划上各区段的植被选择应因地制宜、契合现状,呼应其区段周边环境,使得带状绿地空间更具特色性及韵律感。上游按自然郊野风貌进行规划,中游按城镇乡土风貌进行控制,下游按新区现代风貌进行植物造景规划。植物树种以当地本土物种为主,慎用外来植物种类,避免造成植物入侵破,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2)历史文脉策略。整体上强调文化景观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体验和感知,丰富游客穿越历史人文景观的过程体验。形成以闽南文化为基底,以泉州河市文化为魂,俞大猷为主线的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强化区段文化特色,对区段现存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提升,做出必要的景观整理,烘托文化氛围,突出其历史价值。扩大已有文化点的影响范围,整合区段周边历史资源,结合滨河绿地进行整体打造,延伸文化辐射圈,补充户外文化体验。深度挖掘文化主题内涵,展示出隐藏在文化民俗背后的起源故事,以不同形式来表现其核心内容,强调景观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提升河道的人文价值。

(3)旅游发展策略。承接泉州市山地绿色观光带以及绿色生态旅游区的定位,利用洛阳江水体旅游资源的自然优势,结合河市镇当地浓厚的人文资源优势,推出河市镇旅游发展的策略:突出山水自然资源优势,构建洛阳江上游生态旅游景观带:以河市历史人文本底为特色,打造河市古镇休闲文化旅游带;围绕洛阳江上游绿道建设契机,发展新兴绿道休闲旅游;根据河市旅游发展的三大策略和资源优势来打造以生态山水为背景,以河市古镇文化为载体,以洛阳江绿廊为纽带的生态文化慢生活体验带,构建洛江区乃至泉州市的旅游发展副极。

(4)服务配套设施策略

商业网点规划。本案整体商业网点规划按照城市用地布局及公共设施规划的要求,建立滨河绿地商业网点的框架体系,根据洛江区空间发展规划,本案中游区段周边规划为河市服务中心,下游区段规划为区级综合服务中心,本案规划在濠溪桥附近及西埭桥附近布置相关商业网点,主要以茶室、咖啡吧、小卖部为主,同时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在商住较为密集的区域布置小卖部以及小型商业休憩点,整体上形成规模适度、分布合理、功能齐全,方便游客居民的商业网点。

配套设施规划。设置公共厕所、管理房服务半径在500米以内。设置服务于景观带的小卖部、咖啡、茶饮等服务建筑。沿河设置一定的健身、休闲、儿童游玩、老年活动、垂钓等专用场地。

总之,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生态、文化、游憩等功能的结合,并且还需要充分地发挥出承载公共生活的作用。每座小城镇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滨水区景观设计要与小城镇的自身发展相结合,充分地展现出小城镇的人文特色,打造出独具风格的小城镇滨水区景观,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15(05).

[2]曾茂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55).

[3]李俊妮.区域景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滨水区控制要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6,13(11).

[4]潘云升.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