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家校沟通真情关爱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细化家校沟通真情关爱学生

孙洪钢

当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成长生活的家庭,我们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感受,更能全方位地看待学生成长,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甚至有时解决问题的初衷都会改变。

走进学生家庭袁开启大教无痕

2010年2月26日,青岛第五十中学的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启动了家访关爱行动,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一起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学生、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班干部的我和刘津萍陪同班主任邓老师进行了部分同学的家访,我们先到达了康全程同学家,听说我们要去他家,康全程把自己的卧室收拾的干干静静,心理面也有些忐忑不安,我们到了他的家里,他妈妈非常高兴,嘴里不停地念叨“谢谢老师、同学!”。

首先邓老师和康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工作,提到教师的教学是需要与家长相结合的。然后邓老师了解到康全程在家里能认真做好自己的假期计划,还能帮助妈妈收拾房间,邓老师表扬了他,当得知他在家不怎么学习时,邓老师表现出了一些忧虑,但还是平静地和他说了几句悄悄话,听完邓老师真切的建议,康全程表示会尽力去做好。

邓老师还针对他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辅助、督促学生在家更好地进行学习,而我和刘津萍也向康全程同学的妈妈介绍了一下我在家的学习方法。

攀谈中邓老师听到家长对孩子已经有些失望,而且经常在生活中对孩子施加一些压力时,于是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多鼓励孩子,去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

最后邓老师和康全程又进行了交流,持续半个小时的家访结束了。通过这次家访,我也获益匪浅,明白了老师们的辛苦,理解了他们,而且知道了学生的问题要尽早去解决,这样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家访使我们感慨颇多:

全员组织袁体现团队的关爱

教导处从每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协调任课老师以及班主任确定落实家访名单,并针对各类不同情况的家庭分类指导,并提出了教育建议。全校在寒假期间共走访了186个学生家庭,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辐射到更多的家庭。

真情关爱袁有效沟通

老师给困难家庭的孩子购买书籍、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借以帮助家长,减轻家庭的负担;对学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们热情鼓励,与家长交流育子心得,义务给部分学生补课辅导……这种浓浓的关爱温暖了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师生共成长有着近十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邓效朋老师说:“每次开完家长会,总有一些家长要留下来关心孩子的情况,期望得到老师的评价与建议,毕竟这种面对面的沟通非常具有实效性,那时我总是应接不暇,生怕冷落了哪位焦急等待的家长。家访给了家长和老师一个加深对孩子认识的机会,特别是和任课老师以及学生一起家访,既是对学生以及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鼓舞,又是对老师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之后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