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的教育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动量定理”的教育启示

荆宗宝

荆宗宝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261500

动量定理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其中既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也存在因果转承的辩证关系,更隐含着益于教育工作的人文底蕴和人生哲理。多年的物理教学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和感受,使我深深觉得动量定理之于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

物理学中动量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其公式是“Ft=△P”。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或曰合冲力),“t”是力的作用时间,“Ft”是合外力的冲量,“△P”是指物体的动量变化。动量变化“△P”的大小与力“F”有关,更由力的作用时间“t”的长短决定。“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变化”是“合外力的冲量”的作用效果,二者因果相承、密不可分。

显而易见,动量定理描述的是物体及其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学生——活生生的人及其人的培养与造就。二者的研究对象虽然有异,但其内涵哲理却无不同,动量定理对教育工作的启迪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和重要。

一、成功的人生离不开奋斗的长期积累

由动量定理可知,只有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冲量,才会产生物体的动量变化。并且积累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冲量就越大,物体获得的动量变化也就越大。同理,持之以恒、经久不懈的奋斗与追求乃是一个人进步与成功的根本所在。所谓“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引喻得就是勤奋努力与时间积累的效果体现。由于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影响,其思想、学习、纪律、生活中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十分容易,意气用事的一股冲劲也并非难事,一般说来这就是“三分钟热度”现象。显然,这种“冲动”和“冲劲”就相当于“动量定理”中的“冲力”而不是“冲量”。其呈现强度虽大而持续时效却短,显性程度虽强而力及范围却小,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往往不易做到,积累效应也就很难形成。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注重学生的这种心理、生理特点,戒除工作中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抓住学期转换、升级编班、课任变动等方面的特殊时机,点拨、激发学生渴求进步和成功的欲望;又要注重平常素日用交心、谈话的指导帮助和赏识、表扬、肯定等激励教育方式,源源不断地注入学习活力,并引导学生尤其是让那些缺乏恒心与长志的学生能在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氛围中得到思想品格、学业成绩、人生价值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俗语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其中的道理就是:人生志向不贵高低,贵永恒而忌半途而废;成事功力不重强弱,重“锲而不舍”而忌一曝十寒。人生立世、立事莫不如此,而教书育人更是需要这种耐心、长期的思想情感工作的积累效应——动量定理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教书育人工作最最需要的是“合力”

从物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内力不能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但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但是要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却要通过促使人的内动力的产生而臻目的。

只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外力,与学生自身的内动力结合形成同向合力并能持续、持久地作用时,才会达到使其完美思想品格、优化学业成绩、提升人生价值的教育目的。当然,这种教育外力的发生并不困难,而要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并与之形成同向合力,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艺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引起、发动个体的活动以及指导活动方向的功能。”也就是哲学上说的:“内因是引起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显然,学生自身内动力的强弱以及持续时效的长短是其自身进步与提高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班主任老师应该特别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的因势就理和循诱善导,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引导、理顺这种教育外力与学生内在动力的同向关系,使之“合力”最大、时效最长。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学生在品行、学业、生活等方面获得哪怕是微小进步和些屑成绩的情感体验时期,个人价值赢得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肯定后的心理自娱状态,遭遇挫折但不甘服输、自强发奋意识初露端倪的萌芽阶段,错误行为既成之后“亡羊补牢”的悔改过程,心理困惑、行为迷惘时渴求指津点悟的求助情形,以及学习环境、考试形式、教学内容、课任老师的变换更新时刻,均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有效创造“冲量效应”的最佳时机,也正是激活学生自身“内动力”从而形成同向“合力”的最佳时机。

漫漫育人路,拳拳求进心。天赋此道,人同此理,高中学生尤其为甚。

而由这种教育外力和学生“内动力”得到的同向合力一旦形成,再加久而久之的时间积累效应,即可形成“Ft=△P”的辩证关系,教书育人工作的成功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动量定理”对我们的教育启示将会更加鲜明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