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感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流感病毒感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研究进展

冯亚刘波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疾控中心563000

摘要:流感病毒感染会引发广泛的病理损伤和严重并发症。其中,肺部病理损伤主要特点为肺水肿和广泛的炎性渗出,此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本文由多分子参与流感病毒感染损伤、免疫细胞在感染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了流感病毒感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关键词:流感病毒感染;免疫病理损伤;介导

通过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可知,过度的宿主应答可介导病理损伤,而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这些可介导组织损伤的免疫分子和细胞,在病毒的有效清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1]。为进一步深入探寻流感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并为临床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多重效应成分的引发和病例损伤加重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陈述。

1多种分子参与流感病毒感染损伤

1.1促炎性因子教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而在此过程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流感病毒均可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效应,而该效应的主要特点为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和功能失调[2]。同时这些细胞因子和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一些临床症状(如广泛的肺组织水肿、单纯感染性肺炎、二重感染性肺炎)的出现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而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向感染部位的转移有赖于趋化因子。研究证实,小鼠被1918年流感大流行病毒HA和NA突变病毒感染后,小鼠的肺部可检测出高水平的IFN-γ、TNF-α、MIP-2、MIP-1α、MCP-1、MIP-2β、MIP-3α、IL-1、IL-6、IL-12、IL-18与G-CSF。而在2003-2005年,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亦检测出高浓度的趋化因子IP-10、MCP-1和IFN-γ[3]。以上实例均可证明趋化因子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急剧升高预示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了疾病病变。

1.2流感病毒结构促进细胞因子引发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随着病毒毒性的增强,病毒载量也会相应增加,最终使宿主炎症应答被成倍放大。与之相一致的是病毒的致病性和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和病毒载量存在密切关系。而研究证实,病毒的毒力会受到多种病毒成分的影响。如PB2(复制功能)、HA(结合肺上皮细胞)等,NS1则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造成直接影响。经证实,毒性较强的NS基因能够对IFN-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强的阻断作用,同时对细胞引起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产生相应的上调作用[4]。由此可见,NS1可有效降低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NS1基因既可使特定细胞因子的敏感性降低,又可使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因此,该基因可导致典型的免疫应答介导的病理损伤。

1.3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巨噬细胞在被流感病毒感染以后,可激发强烈的促炎性应答,与此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活性氮介质(NO,NO2,HNO2等)和活性氧簇(OH,ROS等),进而诱导肺部的病理损伤。氮介质和ROS对一系病原体潜在、非特异性的抗微生物活性均可产生相应的作用,但氮介质和ROS的过量分泌则会导致机体出现广泛的组织损伤。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是正常免疫应答的一部分,但过量分泌,则会造成组织损伤。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可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而该酶对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的分泌具有催化作用,清除可诱导的NOS2基因后,即可对流感病毒诱导的致死性肺部病理损伤产生抑制作用,避免出现立即的T细胞应答。以上均证实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对流感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样,流感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产生的ROS也可引发明显的非免疫病理损伤。而ROS的减少可使巨噬细胞表面CD220表达降低。因此,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上,可通过降低ROS来使巨噬细胞应答有效降低,从而使流感病毒的复制受到限制,实现肺组织损伤的有效降低。

2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感染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都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细胞的感染。获得性免疫初始激活的关键在于肺实质和肺泡部位单核/巨噬细胞的招募。此时,上皮细胞内仍在进行病毒复制,巨噬细胞归巢后就会受到子代病毒的感染[5]。巨噬细胞被感染以后,会支持病毒蛋白的新生合成,但该过程会在复制第一周期之前被中断,因此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新生成的病毒相较于上皮细胞而言十分的少,单核/巨噬细胞在被流感病毒感染24-48h后发生凋亡并最终死亡,在病毒扩散上并无关键作用。但被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尽管凋亡早,但其通过转录和产生大量的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可对宿主的应答反应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可对包括T、B细胞在内的相关血液单核细胞产生诱导作用,使之活化并向感染部位迁移,进而对机体肺部病理损伤产生促进作用。

3总结

综上,机体针对甲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免疫力涉及宿主应答多个层面和多个系统,十分复杂,因此,所有能够有效消除病毒的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若其中任何一种应答因素出现加剧现象,均会引发宿主机体的严重免疫病理性损伤。而严重免疫性病理损伤出现后,将会对病毒感染的有效清除产生恶劣的影响,使机体无法获得理想的病毒感染清除效果,因此,机体控制病毒栽量的能力值免疫性病理应答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驰,王革非,李康生,等.人流感病毒H1N1与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的实验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2):81-84.

[2]毛栋森,陈勤,余陈欢,等.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对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气血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4,34(1):12-17.

[3]吕星,王晓辉,吴春利,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的机体免疫损伤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29(7):697-699.

[4]黄韧,邓少嫦,王颖彦,等.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31(5):406-412.

[5]徐红日,王成祥,王兰,等.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益气法中药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402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