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肺叶切除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对比

刘第海

刘第海大邑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1330

【摘要】目的:观察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静脉镇痛与胸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肺叶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对患者给予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全麻处理,术后给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镇痛处理(PEA),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镇静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运动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8h的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留置时间、运动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8h的镇静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时,硬膜外镇静处理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几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推广。

【关键词】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肺叶切除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130-01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1]-[2],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但多数学者认为硬膜外镇痛麻醉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镇痛的效果。为深入了解手术治疗后行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性选取了我院2011年10月以来所收治的4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给予硬膜外全麻阵痛,为便于疗效对比观察,特下设对照组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给予了静脉镇痛形式,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两组患者临床阵痛效果实施了综合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17例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跨度为19—78岁,平均(56.2±2.1)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16例女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跨度为20—82岁,平均(57.3±1.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处理,术中对其给予七氟烷来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给予松肌药以及芬太尼间接推注,以便将患者的血流动力以及麻醉深度控制于最佳范围内。术后对该组患者给予静脉PCIA泵连接,然后用适量生理盐水混合5mg托烷司琼、1.2mg芬太尼稀释至100ml,每次推注0.5ml,锁定时间为15分钟,每小时推注2ml。观察组:该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对其T5-6外膜间隙行穿刺置管处理,同时采用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来对其行麻醉诱导处理,其诱导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术前对患者给予50ug芬太尼与10ml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硬膜外处理,然后将其与PEA连接,其使用方法与配方如下:适量生理盐水与0.5mg芬太尼、400mg罗哌卡因稀释至200ml,每小时推注4ml。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行镇静评分、镇痛评分,并对其术后48h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进行观察、记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实施患者运动评分、患者静息疼痛情况评分,采用VASC法对患者运动疼痛予以评分。

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所需分析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结果,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照组中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合并肺不张,2例患者为肺不张,4例患者为肺部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患者运动疼痛评分为(3.9±0.3)分;患者术后28h的镇静评分为(3.7±0.4)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为(8.1±1.3)天。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为肺不张,1例患者为肺部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5%;患者运动疼痛评分为(2.4±0.3)分;患者术后28h的镇静评分为(3.6±0.4)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2±1.4)天。综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运动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8h的镇静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引流置管时间并发症率

观察组(n=48)2.4±0.33.6±0.43.2±1.47.5%

对照组(n=48)3.9±0.33.7±0.48.1±1.317.5%

3讨论

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对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时,由于开胸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患者在术后的疼痛也较为了严重,从而导致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通过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后镇痛处理,可以将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其预后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镇静处理时,主要方法为胸部硬膜外镇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或将两种方式联用[3]。

学者李云龙等在研究资料中指出,在对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镇静处理时,由于静脉镇痛属于无创镇痛处理方式,且患者的自控性相对较好,也使得其成为绝大部分医生的术后首选镇痛方式。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新型阿片镇痛药物不断出现,部分手术采用静脉镇痛的效果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手术方面效果却存在较明显差异,如肺叶切除术即为例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镇静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采用胸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疼痛度,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黄勇,刘鲲鹏,王艳等.开胸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06(3)[2]李涵葳,袁静,孙静雪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32)[3]赵彤,翟文倩,施乙飞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3种途径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