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11)
摘要:作为群团组织,科协原本就承担着相应的群众工作任务,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更新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科协组织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探索科协组织在群众工作方面的新职能,积极承担起其他的党团组织,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不方便开展的群众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助手和触角。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协;科普;群众工作
公众科学素质是个人全面发展之基,是兴国安邦之本,是人类社会文明之源。公众科学素质决定着社会的民主进程,决定着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并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有些地区的领导还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过问不多,行动上支持不力,发挥科协的作用不够。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法制观念淡薄,对《科普法》、《科普条例》、《科协条例》等法规政策宣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等情况。[1]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来解决。
1更新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家所熟知的是,加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许多人科学精神不足、缺乏科学常识,给反科学、伪科学的迷信和邪教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渴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渴望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加强科普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民群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
我们需要更新的认识是,科普工作可以作为开展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抓手。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国家的社会管理目标需要更多地依靠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来实现。但在各种思潮涌动的现时代,要对国民进行有效的教育显得非常困难,一部分国民对观念性的教育没有兴趣,少部分人还会持逆反态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尽管广大受众对非技术、非实用的科学观念的东西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他们并不排斥、不拒绝这些东西。在实践中,就可以把其他的观念性、素质性的东西和科学观念性的东西关联在一起,提供给受众,以达成国民教育和观念宣传的目的。在云南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的时候,这种方法有必要进行尝试,以便积累经验,更好地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
2重新认识科协组织的重要地位
通常来说,在某种意义上,科协组织是科普活动的专业职能部门。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协组织还可以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职能。
作为中国最大的不可替代的综合性科技团体,科协组织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专业科技团体。在这些方面,科协组织以其群众团体特有的凝聚作用,在公民科学素质的环境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整体优势,营造了良好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背景语境”和“情景语境”。在这个过程中,各级科协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机构,锻炼了一支成熟的工作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各地基础组织和群众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较好地发挥了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发挥了科协作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3]作为群团组织,科协原本就承担着相应的群众工作任务,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协组织在群众工作方面的新职能,积极承担起其他的党团组织,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不方便开展的群众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助手和触角。
就云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而言,要充分重视科协组织在公民科学素质的环境建设中的“营造者”和“维护者”地位。《科普法》第十二条规定,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这种法律保障本身就是一种法制环境,是我们所说的“软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科协组织对公民科学素质环境建设的进度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公民科学素质的环境建设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科协组织应该将科学传播活动的施众和受众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尽量使施受两端的参与热情处于“热平衡态”,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全面提高。同时,考虑到东部与西部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环境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可以“损不足以奉有余”,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在国家的“西部科普工程”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4]
参考文献
[1]夭建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全面科学素质工作——楚雄州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汇报[R].楚雄:楚雄州全面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01-11.
[2]龚雄.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D].厦门:厦门大学,2007:32.
[3]谭力贤.做好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6):50.
[4]俞国女.科协组织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