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方法

唐三萍

唐三萍

浙江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决定施工质量的因素十分多,其中施工图是否合理、详细就即为重要。对此,为了确保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必须做好其审查工作,本文即首先分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依据及流程,其后探讨了建筑设计审图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及质量控制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方法

引言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图的工作,图纸的审查工作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因此,施工、审查单位在收到设计院的施工设计图文件之后,应该对图纸进行全面的熟悉,对图纸是否存在不合理性进行审查。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依据及流程

1.1审图的法律依据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下文简称施工图)审查是指由省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图中涉及到安全、公共利益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进行的审查工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了强制性条文、现行国家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三类。

1.2审图流程

在建筑设计施工图的审图过程中,应严格以“以人为本、功能优先”作为审图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每个审查项目通常都包含勘察、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多个专业的审查。

2建筑设计审图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2.1总平面图设计问题

2.1.1总平面图设计深度不够

在施工图的审查过程中,总平面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占总数的比重较大。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总平面图的设计不够,不符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要求。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包括了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而缺少建筑间距、广场、道路布置及道路宽度、交叉点、坡度、坡点标高等竖向设计内容。

2.1.2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单体设计时,室外入口标高没有考虑到总平面图中场地的坡度,导致建筑物工程管理埋置深度和室外地面的实际标高情况不符;带地下建筑的总平面图中消防车道不明确;建筑物地下附属设施超出道路红线等等。对于场地设计问题,在审图时必须要求设计院提供总平面图,并注意场地坡度和绝对标高与单体是否一致;对于道路红线问题,审图人员应明确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的概念。

2.2建筑设计总说明问题

建筑设计总说明是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但往往建筑设计总说明和建筑施工图相比,在质量和深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设计人员不够重视,达不到标准化、规范化,这也导致了一些工程质量的原因。因此,审图人员对建筑设计总说明的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2.2.1内容深度问题

部分建筑设计人员认为建筑设计总说明只是对建筑专业施工图的补充技术说明,但这种理解是片面和错误的。建筑设计总说明及施工图是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唯一有效的技术文件,也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并将载入城市建设档案之中,因此要求其内容必须完善,表述应当准确。内容深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主要是建筑概况的叙述不正确、不完整,主要表现为对防火设计建筑类别、建筑物及地下室耐火等级、屋面及地下室防水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基底面积、建筑总面积等能反映建筑特性的概况叙述不清晰;另一方面则是建筑墙体材料说明不完整、不正确,根据《设计深度》第4.3.3条中规定,应说明建筑内外墙体的做法,特别是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小时,首层楼梯间、地下室隔墙耐火极限不得低于2小时。还有一些问题,则是常见的书写错误,如在审图中经常会看到部分设计人员仍采用旧的表达方式,例如:抗震设防烈度写为“七度”,屋面防水等级写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写为“Ⅱ级”等等。

2.2.2安全问题

设计总说明中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墙体及楼板预留孔洞及防火封堵措施没有说明,在《建筑防火规范》第7.2.10强制性条文中规定,建筑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采用不低于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针对工程中的特有安全构造措施未说明,主要是对住宅、中小学、医院、幼儿园等特点人群生活场所的安全构造未说明;钢结构承重部位材料的耐火极限没有注明等等。

2.2.3构造问题

设计总说明中构造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建筑装修材料及室内环境问题,如电梯和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时没有采取隔声、减振措施;门窗工程设计时,门窗型材没有说明,采用安全玻璃的部位没有说明,对低窗台的防护措施没有说明;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需要二次装修的工程没有作相关施工说明,给后期施工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等等。

2.3地下室工程防水设计问题

防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如果不重视工程防水设计或设计方法不对,建筑物可能会出现渗漏水问题,并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通常而言,建筑防水设计主要包括了屋面防水、地下工程防水、外墙防水等等,然而在实际审图工作中,容易发现内容的完整性不够或内容错误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较常出现的问题。

2.3.1防水等级有误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第3.2.1条和第3.2.2条强制性条文中的规定,建筑变配电室防水等级应按照一级设计,车库等其它部分可按照二级考虑。对于一个大型工程,因工程内容各部分的用途不同,其防水等级可以存在差别,在防水设计前应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地质条件和使用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并注明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2.3.2细部构造问题

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一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环节,在审图过程中应当尤其加以重视。首先,要求地下室底板、墙身和屋顶防水材料应统一;其次,由于孔洞后凿、埋设件后埋对地下室防水的影响较大,因此穿过维护结构的孔洞、维护结构中的埋设件等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应先预留和预埋,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和维护结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2.3.3防水材料选择错误

该问题主要指防水设计中,没有根据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进行选材。由于任何材料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各部位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防水材料来保证防水功能。

3施工图审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

3.1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包括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和资源,是否符合勘察设计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我院图审所审查类别为房建一类,审查业务范围为房屋建筑(除超限高层外),为避免超资质承接审查任务,对于比较复杂的高层建筑,尽快确认是否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确定能否签订审查合同。

3.2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包括充分考虑审查工作的延续性,对于同一工程分期送审尽量做到项目负责人、各专业审查师不变更,并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作用。项目负责人(主要由建筑专业担任)对各专业审查师提交的审查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在审查通过后形成“审查报告书”,并对审查意见告知书与报告书的完整性负责。

3.3文件记录管理

在审查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记录文件,如勘察资料、审批文件、合同、计算书、设计变更依据、光盘等。收件登记是确定审查周期的重要依据,在收件时应注明资料齐全日期并由送审人员签字确认。各专业图纸目录是文件管理的重要环节。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图设计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审查人员应当以安全性问题和国家强制性条文作为主线,通过加强对图纸设计的监督力度,严格把好设计的质量关卡。

参考文献:

[1]佚名.新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实施[J].施工技术,2013,(19).49-50

[2]井润霞,毛龙泉.美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图审查质量的法律责任探析[J].工程质量,2010,(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