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发展提升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规范发展提升质量

易向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总结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易向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1956年建校,近几年,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社会贡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㈠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2012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和2个特色项目共有子项目71个、建设任务点351个,完成或超额完成所有建设任务,取得良好成效。学校以7个项目建设为载体,辐射学校工作的创新,带动其它专业建设与发展,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大幅度提升。

㈡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⒈组建机构,完善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有3名专职人员,成立专门质量监控组和纪检组。学校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全程指导项目建设,组建由校企人员共同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有198人参与项目建设。

⒉制定制度,规范项目建设

学校先后制定《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细则》和《项目经费使用细则》等制度,管理程序清晰,任务分解、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及项目验收各环节,管理规范。

⒊监控过程,创新建设机制

⑴项目管理与激励机制。编制《建设任务进度表》,确定351项建设任务预期成果形式,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及验收标准。依据《任务书》,全面管理与指导建设进程、质量标准和成果验收。把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纳入学期考核,激励全员参与项目建设。

⑵信息交流互促机制。每月编制一期建设简报,学校网站建立“示范校建设专栏”,定期发布建设成果,供校内外信息交流。经常召开工作例会,汇报项目建设进展,交流建设经验,整体推进项目建设。

⑶建设质量保障机制。以《任务书》中的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为依据监控建设质量,按时间节点进行质量监控,实时调整建设进度,工作例会上,由校企专家共同对项目建设点评,并对最终建设成果合力验收。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稳步推进。按照项目建设任务实施进度安排,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研、方案制定、专家论证、课程重构和实施调整等环节,圆满完成131项建设任务。

国际商务专业以职业活动为主线,通过与大连泰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企业订单培养及校内建设的模拟公司,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岗见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教师互派,参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营实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案例,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通过仿真教学、岗位教学、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突出“教师即技师,学生即员工”两个特色。校企合作编写5本教材,编制11个课程标准,参与国家共建共享项目,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岗位创设、模拟见习、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岗位对接。

电子商务专业以“网店经营”为平台,企业化运作,实现产学一体。实行“2+1+1+2”运行模式,即一、二学期理论学习,三学期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四学期实境岗位经营实训,五、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网店经营主要有代建托管和自建自营两种方式,全程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从主营商品的选定、商品拍摄处理到网店建设与维护、网上营销与客服,直到快递公司选择和物流配送,都是学生在企业骨干和学校教师指导下全程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营,实现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有效对接。编写4本教材,编制13门课程标准,以副组长单位参加国家共建共享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并主持开发《电子商务网页制作》精品课程资源。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方式实施“校企一体、工学交替、设岗实习、找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分教学实训区和经营实训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二、三学期主要在教学实训区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完成实训任务,四学期在经营实训区对外承接仓储业务,实现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编写6本教材,11门课程标准,参与国家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建设。

会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下,通过企业专家入校任教、课程体系重构、与电子商务专业“网店经营”联动等方式,实施“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综合仿真实践校内联动经营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习全真实践”递次性实践教学,将单项与综合、模拟与实战、感知与顶岗、校内顶岗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融合,教学做一体,很好地解决了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参加国家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建设,编写5本岗位对接校本教材,编制16门课程标准。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实施“校企一体,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生(Student)→学徒(Trainee)→员工(Staff)”三位一体角色递进,形成校企双主体“三段式--STS”共育机制。确定传统手绘、二维上色和三维建模三个技术方向,构建了“理实一体、突出技术方向”课程体系。

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依据《任务书》要求,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全员教师培养,引进企业骨干参与教学,顺利完成109项建设任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培训规划》、《专业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方案》、《教师“进企”实践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企业研修实践、科研课题研究、师徒结对个性培养、参与专业建设实践等措施,分层分步实施培养。

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依据《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在企业专家和骨干指导下,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完成57项建设任务。

三、特色项目建设

⒈德育工作队伍能力提升

实施“124”举措,打造三支队伍。即确立“学校无处不德育,人人都在德育中”的德育核心理念,抓住“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统领下的、学生处具体指导下的班主任队伍和分管教学副校长统领下的、教务处具体管理下的任课教师队伍”两条主线,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培养培训提高机制”等四项机制,搭建班主任工作室平台,专家引领德育队伍建设,打造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心理咨询三支队伍,形成德育合力。

通过两年建设,顺利完成建设目标和36项建设任务。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学校。

⒉校本科研创新

从强化管理机制、培育科研队伍入手,以建立校企共研平台、构建评价体系为重点,搭建起“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体系,形成“关注小现象、研究小问题、形成小策略”的“三小”研究方式。通过全员参与,引导教科研能力弱的教师参与科研;通过全面覆盖,解决学校管理与发展关键环节问题;通过全程管理,规范科研过程,提高质量效益。已形成科研与教研、学校与企业、校本课题与各级课题“三结合”研究局面。

两年来,共有203人759人次参与79项课题研究,企业专家37人69人次参与28项课题。有5项课题获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课题研究报告获辽宁省教育厅表彰的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获大连市政府表彰的科学著作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四、建设成果

㈠项目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建设,学校基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学仪器设备总量和总值分别为4250台(套)、3771.05万元,校内实训基地9个,实训室56个,教学实训设备总量和总值分别为3775台(套)、3140.6万元;教职工总数309人,专任教师196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22人,骨干教师达4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86.1%。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编制5个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核心课程标准59个,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12本,参加国家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8项,形成41门精品课程资源。新增校内实训室26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