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跖屈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跖屈疗效观察

胡钿子1刘陈1吕仁华1王菊莉2

胡钿子1刘陈1吕仁华1王菊莉2(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2.佳木斯中心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跖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5年10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住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添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度(P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的E能区评定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PROM和GMFM的评分较治疗之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PROM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6.27±8.13vs35.26±6.37,P<0.05),(48.42±7.12vs40.35±8.15,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以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度,提高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关键词】肌内效贴;痉挛型双瘫;足跖屈;GMFM【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076-01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婴儿发育缺陷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脑性瘫痪的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异常行为和视力听力障碍[1]。根据文献所述,我国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大约是1.8‰~4‰,其中痉挛型双瘫占脑性瘫痪几种分型总数的60%~70%左右[2]。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参照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议制定的痉挛型双瘫的诊断标准,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0月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40名,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1]。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入选标准:①GMFCS评定为1到2级;②患儿足背屈功能异常,跖屈在0到10度;③足跖屈肌群没有畸形和挛缩;④患儿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能听懂治疗师的指令,。

1.1.2排除标准:①评估前6个月内接受过重大手术治疗的;②严重的皮肤疾患及影响贴扎的其他疾患;③不配合治疗者。

1.2治疗方法1.2.1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以运动治疗为主:①被动活动及牵伸训练;②增强患儿下肢肌力;③学习双足接触地面时对称支持体重;④抑制下肢的异常运动模式;⑤促通立位和行走平衡。训练重点为下肢的粗大运动能力、双侧协调及功能独立,具体训练为在游戏中揉入训练,诱使患儿更多的主动背屈小腿的活动[2]。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共治疗12周。

1.2.2肌内效贴扎治疗:①放松小腿三头肌贴法:患儿俯卧位,踝关节充分背屈,“Y”型贴布的起始端固定于足跟部,尾端沿腓肠肌两侧肌腹向上延展至腘窝下;②促进胫前肌收缩贴法:患儿取坐位,足充分背屈,“I”型贴布的起始端固定于胫骨外侧上1/3,向内外踝间延展,尾端在足背处[4]。该贴扎隔天1次,3次/周,共治疗12周。

1.3疗效评估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踝关节的被动背屈活动度(passiverangeofmotion,PROM)和GMFM中E能区(行走和跑跳)的评分。

2结果2.1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两组患儿治疗前PROM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ROM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PROM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下表。

表一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ROM比较(,n=20,°)

2.2GMFM中E能区评分两组患儿治疗前E能区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E能区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下表。

3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病理是锥体束病变为主的大脑运动区域受损,对低级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主要表现为腱反射亢进,四肢的肌张力增高,主要以下肢受累为主,肌张力增高可以影响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和正常姿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肌肉挛缩或是关节畸形等[2]。下肢肌张力增高往往会影响患儿踝关节背屈功能,甚至站立时脚跟不能着地,表现为尖足步态,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数据显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患手踝关节的背屈功能及下肢的粗大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肌内效贴对皮肤的贴扎,改善筋膜下血液循环,抑制肌肉的过度收缩,增加皮肤感觉的输入,激发募集更多失功能的肌肉细胞,从而改善下肢功能[11]。但是由于研究时间较短且病例数量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随访研究,以进一步确定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跖屈的效果。

参考文献:[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2]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CortesiM,CattaneoD,JonsdottirJ.Effectofkinesiotapingonstandingbalanceinsubjectswithmultiplesclerosis:Apilotstudy[J].NeuroRehabilitation.2011Jan1;28(4):65-66.[4]陈文华主编.软组织贴扎技术临床应用精要[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2:107-108.作者简介:胡钿子(198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