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大学新生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许欣申晓红李莉李晓春柴文惠

许欣申晓红李莉李晓春柴文惠(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体检时静脉抽血晕针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大学新生静脉抽血时发生晕针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针对26例患者晕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通过了解大学新生体检时晕针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晕针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静脉抽血晕针护理对策

大学新生入学时,每年都要对大学新生进行体检,静脉抽血是大学新生体检的常规项目,而在静脉抽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过性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晕针”是由于精神紧张、疼痛、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的晕厥[1]。了解大学生晕针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晕针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我院2011年在大学新生体检中发生的26例病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生15例,女生11例,年龄17~21岁。晕针患者精神紧张的17例,占65.38%。体质因素5例,占19.23%。对疼痛刺激敏感的3例,占11.54%。体位因素1例,占3.85%。

1.2临床表现

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学生自述头晕、眼花或眼前发黑、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全身出冷汗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则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速、意识丧失。有的学生先兆不明显直接发生晕厥。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感到无所适从。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新生入学第一周,生活不适应的占51.45%,人际关系不适应占32.0%[2],抽血时人员多,场面拥挤,声音嘈杂更会对静脉采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情绪高度紧张、恐惧时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3]。

2.2体质因素

很多大学生高考时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许多大学生家庭生活困难,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导致体质虚弱。在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饥饿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若进行静脉穿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4],从而脑供血不足引起晕针。

2.3疼痛刺激

由于年轻人的心理反应性较敏感,抽血时精神高度集中,对疼痛的刺激也更加敏感。再加上对静脉采血的恐惧及对环境的不适应,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导致痛阈降低。而疼痛引起的刺激使全身精神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5],导致血压下降引起晕针。

2.4体位因素

新生体检时由于采取坐位,坐位使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影响脑部供血而发生晕针。

3护理对策及处理

3.1晕针的护理对策

3.1.1环境要求安静、整洁、舒适。体检时安排学生有秩序的分批进入抽血室。对于情绪高度紧张的学生,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态度和蔼可亲,消除其陌生感及紧张焦虑情绪后再行静脉穿刺。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对注射时出现惊叫、颤抖、躲避的患者安慰患者,教会病人放松技巧,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

3.1.2护理人员熟练、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可以减轻体检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操作前认真评估体检者的血管情况,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的疼痛及紧张焦虑情绪。注射过程中和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体检者的疼痛。

3.1.3对于体质虚弱、自述有晕针晕血史的体检者采取平卧位进行静脉穿刺。

3.2晕针的处理及结果

患者出现晕针症状后立即拨出注射器,让其平卧,通知大夫,移至通风处,意识丧失者按压人中,必要时吸氧以促进患者苏醒。给予患者温开水或葡萄糖溶液增加机体热量,并适当保暖,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26例晕针患者针对各种原因作出相应护理对策后,症状逐渐消失,无任何后遗症。

参考文献

[1]魏丽堂,闫桂萍.抽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7):741.

[2]赵燕鹰,张东生,白波等.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27.

[3]牟晓玲,汪德凤,袁小玲.晕针机理探索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2):397-398.

[4]毕月香,王桂英.浅谈晕针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自然科学杂志,2003,5(2):91.

[5]代全利.减少病人晕针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