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虚拟式运行的实践及其改善

/ 3

职教集团虚拟式运行的实践及其改善

章建新,吴业东

摘要:当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集约化运行过程中,职业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实体组织难以突破体制和组织制度方面的障碍。运用虚拟组织的原理,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优势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虚拟组织;高职教育;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15-02

一、虚拟组织的内涵及其特征

虚拟组织指组织通过借用、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虚拟组织突破了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的整合实现生产、设计、服务等功能,从而使组织除核心功能外其他功能虚拟化,在借助电子网络手段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

虚拟组织的基本特征为:1、虚拟组织可以共享各个成员的核心竞争力;2、虚拟组织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便捷性;3、组织边界模糊;4、虚拟组织以信息网络为依托;5、分布作业;6、是虚拟组织中的成员以相互信任的方式行动。

二、高职教育运行的集约化

高职教育集约型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型发展而言的,是指在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规模适度的发展战略和路径。其基本内涵是将某一特定区域内处于分散且运行效率低下的教育资源以集团的形式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教育经济实体,以资源重组和充分利用发挥高职教育的规模效应。

职业院校集约化运行是借鉴现代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包括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科研单位以及中介机构在内的办学联合体,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有企业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互惠、双赢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职教集团的类型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结合关系分为校校联合、校企一体、合并重组三种类型。其运行机制包括紧密型、松散型以及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各种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各有所长,同时又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问题。如作为目前主要形式的松散型职教集团,由于组织成员之间没有实质性捆绑和约束,集团中的院校和企业对集团组织不承担长期的任务和责任,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集团将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它的生存和发展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难以进行整体性的长远规划,教育资源做不到集中调配,更谈不上有机整合。因此,既然这种松散型的集约组织发展潜力有限,就必须考虑一种更好的组织形式进行替代的可能性。

三、虚拟式职教集团组建与运行

虚拟式职业教育集约化运行是指在松散型职教集团中,搭建各种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利用共建、合作开发、外包等形式,在各成员单位的资产和组织结构不做根本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校外资源培育自身的核心优势,降低集团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的运行效率。

1、专业与课程开发虚拟化

专业是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虚拟式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可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设置专业,逐步形成专业平台,在专业平台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整合成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专业群。虚拟组织内各院校专业设置不再重复,并各具特色。同时各院校通过品牌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形成在虚拟组织内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为龙头、各专业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

在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根据多元整合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对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虚拟式职教集团内各院校通过虚拟组织形式共建课程开发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并在组织内通过师资互换以及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2、招生与学生就业推荐工作虚拟化

当前,面对生源数量逐年递减的现实,招生工作将是诸多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是按计划招生,体现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考生对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很少能从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角度作出系统的判断,其结果是在学生既不清楚专业的培养目标,又不了解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情况下进行选择,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得大多数考生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虚拟式职业教育集团内,各院校可以不再设立独立的招生机构,而由集团统一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运作。尤其是大多数集团是以行业为背景建立的,可以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集团统一制定招生计划,统一录取,而各院校招生工作则呈现虚拟化。集团的招生机构可从招生数量、层次、专业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规划,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对每年的招生宣传作出判断。此外,还可以委托市场中介咨询机构到招生地进行深度招生,从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从就业工作看,虚拟式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其内部的全部专业与企业对接,全方位的进行合作育人。在订单培养和校企全程式合作日益深入和广泛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就业组织机构也将成为虚拟化组织。

3、实训教学组织虚拟化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十一五”期间,国家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组织虚拟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企业运作和操作或仿照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思路和做法,将实训教学组织“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实训公司。例如天津市已经出现了企业中专对学生开放、供学生参观的生产车间,尤其已经出现可以在院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的专业化“教学实训公司”,这类公司往往是某家大公司的子公司,专门经营为高校组织实训教学的业务,其本身在人事、管理和专业等方面和其母公司实为一体。加之该公司人员大都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在专业圈子内“企业熟、业务熟、关系熟”,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将实训教学外包这类专业公司恰恰是利用了其优势,合理使用了社会教育资源。

4、师资队伍建设虚拟化

虚拟式职教集团集约化运行可使组织成员的优质教师资源做到共享。通过虚拟组织,使组织内的教师成为动态的虚拟组织下的人力资源,各院校专职教师的人事关系以及工资档案不变,但院校之间的教师可以互派,尤其是充分发挥各院校名师、精品课、骨干教师等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加之,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状况基本上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的“二元整合”,通过建立虚拟式兼职教师资源库,集团各成员校可聘请自己所需的教师,做到兼职教师资源共享。

5、教学管理虚拟化

高职教育集约化组织内校际之间没有围墙,在基础设施、校区空间、图文信息、体育设施、师资、高职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充分实现内外开放、资源共享。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构建。教育群内各院校共享图书,形成容量庞大的图文信息系统,并对教师和进驻园区的科研机构人员发放图书馆一卡通。公共建设平台不仅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提供了载体,同时利用其中的先进装备,实现产学研结合,为教师、学生和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6、项目开发虚拟化

集团通过建设产学研公共教育平台,整合和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技能人才交流中心、面向社会的培训中心等高职服务体系,建设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研发、推广应用为重点的科技研究中心,引进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各种国内外高科技资源,实现教育、科技、社会的共用共享,提高装备设施的利用率,努力实现从教育资源共享向科教资源共享的转化。

7、后勤服务虚拟化

近来,各职业院校都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在虚拟式高职教育集约化运行中,更能够体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优势。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各院校可以通过统一外包、托管、租赁等形式,降低组织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虚拟式职教集团运行方式的改善

虚拟式职教集团运行的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的变革,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必须突破原有的实体组织界限,由竞争走向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价值。职业教育实施虚拟化运行应进行以下战略改善:

1、形成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虚拟组织实质上是一组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所以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应尽可能将非主导业务进行剥离,不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这是职教集团运行实现强强组合的基础。

2、对非关键业务实行外包,突出并强化主业

对非主导业务逐渐实现外包,使组织虚拟化成为最大限度利用优质资源提高资源运行效率的有效形式。事实上职业院校不会所有的专业都是品牌专业,所有的运行环节都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外包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达到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和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组建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的概念源于企业的联合。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项流动的网络组织。当前职教集团内可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联盟的院校以此相互交换资源,在虚拟组织搭建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共担,并带动集团内处于较弱地位的职业院校共同发展。

4、技术与信息交换

集团内的职业院校拥有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建设等各种信息和应用技术。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在信息与技术交流方面不能是封闭的,应通过虚拟组织的形式构建各种平台,如教师互换、课程共建、项目合作开发、定期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使院校之间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彼此借鉴成功的经验。

5、职能部门虚拟化

虚拟式职教集团运行势必要通过各成员院校共同搭建虚拟式平台或某些业务实行外包,这必然弱化某些职能部门的功能。因此,这些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影响虚拟组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侯万宏,郭立宏.虚拟组织:陕西高校组织结构的战略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36卷第3期.

[2]杨柳.虚拟组织理论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月,第313期.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GA090264。

作者简介:章建新,天津职业大学,教授;吴业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天津邮编300410;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邮编310023